欢迎来到皮皮网网首页

【app 修改源码】【msql源码下载】【canif源码解析】material软件源码_material 软件

来源:视频云储存源码 时间:2024-11-24 11:22:58

1.material?软件软件???Դ??
2.Cesium专栏-空间分析之地形等高线(附源码下载)
3.(五) Geometries
4.有哪些优秀的android开源软件?
5.畅谈React material-ui的样式方案
6.打造 Material 字体样式主题 | 实现篇

material软件源码_material 软件

material????Դ??

       直播源码网站,自定义平台界面,源码完成各项内容更改

       添加依赖:

       引入MaterialButton库,软件软件拓展基础Button功能,源码包括圆角、软件软件描边、源码app 修改源码icon设置及按压水波纹等,软件软件满足日常需求。源码

       背景处理:

       1.2版本后,软件软件MaterialButton可自定义背景色,源码通过app:backgroundTint属性设置,软件软件背景为纯色时适用。源码渐变色背景需自定义drawable,软件软件使用android:background属性。源码

       注意:若使用android:background设置背景,软件软件需将backgroundTint设为@empty,否则背景不生效。

       阴影调整:

       默认带阴影,可通过指定style为Widget.MaterialComponents.Button.UnelevatedButton去掉阴影,实现扁平化视图。

       关于theme:

       MDC1.1.0后,使用MaterialButton可能遇到闪退问题,需设置theme为MaterialComponents。

       解决方法:

       1. AndroidManifest配置全局theme

       2. activity层面配置特定theme

       3. 控件局部配置theme

       完成直播源码网站自定义平台界面,实现各项内容更改。欢迎探索更多功能,关注后续文章。

Cesium专栏-空间分析之地形等高线(附源码下载)

       Cesium是一款面向三维地球和地图的世界级开源JavaScript产品,提供高效、准确、美观的Web应用开发包,支持多平台,易于使用。等高线是地形图上表示高程相等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并按比例绘制,标注数字表示海拔。

       在Cesium中,等高线通过修改Globe的Material属性实现。具体步骤包括:初始化地球,调用全球地形服务,开启深度测试,设置等高线参数,创建等高线样式Material,并赋值给Globe。

       进一步,通过创建具备地形渲染样式的Material,可实现地形高程的渲染效果。同时显示两种效果,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对于Cesium中等高线的实现与应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私聊,获取源码下载链接,费用为8.8元。感谢关注Cesium在空间分析和地形等高线领域的应用。

(五) Geometries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专栏代码地址: github.com/ue/three....

       本文代码地址: github.com/ue/three....

       在three.js概念里,mesh是由几何体Geometry和材质Material组成的,在源码Mesh.js可以看到之间的msql源码下载关系:

       Mesh = Geometry + Material

       为什么会有Mesh三角网的概念呢?

       首先我们要回顾下图形渲染管线了。

       所以,从上图可以理解:

       Geometry: 就是在准备顶点数据,对应Vertex处理过程; Mesh: 就是对应的Triangle三角面处理过程; Material:对应Fragment片元处理过程,对每个三角面片进行着色、贴图等等处理;

       几何体,就是在准备一堆顶点数据,主要包括顶点数据、颜色数据、UV贴图数据、法向量数据等等;简单的说,几何体就是数据源,如果你对如何通过三角面片拼接成几何体非常了解,完全可以自己组织数据,不幸的是,这样操作不仅麻烦,而且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three.js内置常用的几何体,供大家直接使用,然后控制Position、Scale、Rotation、visible等空间属性,来操控物体。

       Three.js一共有 种内置的图元。

       简单整个例子,了解下使用流程,其他几何体触类旁通,参考three.js官网即可。

       参考代码:

       执行命令:

       运行后,场景中多一个Line。

       运行后,多出一个三角锥:

       为什么即存在Geometry,又存在BufferGeometry?

       说白了,Geometry更适合于人来理解,自定义的地方比较多,但性能比较低一些;

       BufferGeometry更适合计算机来理解,自定义的地方很少,适合对图形学非常了解的人使用,但是性能很高。

       内置的几何体,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模型,可以使用这些基础模型组装成,搭积木的方式,组成非常复杂的场景。

       目前国内,数字产业化搞得如火如荼,各个行业都要数字化,所以数据的来源也是非常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比如:BIM行业的Revit数据模型、CAD图纸,GIS行业的各种数据要素、倾斜摄影、tiles,可以参考CesiumLab的数据转换这张图。

       最终都会将各行各业的canif源码解析数据进行转换,轻量化,瓦片化等等技术手段,传输给Three.js的BufferGeometry,进行渲染;

       或者将数据通过Datasmith的插件,转换数据转换成Unreal Engine的资产进行渲染。

       后期会针对熟悉的行业数据进行一一分析,探讨应用场景。

       图形学分为三大部分,几何、渲染、动画。

有哪些优秀的android开源软件?

       推荐几个开发者自主设计的Android开源软件,源码均在Gitee上,供你参考:

       1、开源中国官方App客户端,提供一站式服务,源码仓库:开源中国/android-app。

       2、码云的Android客户端,专为码云用户设计,方便查看项目、操作issue等,源码仓库:开源中国/gitee-android。

       3、基于极光推送的推聊手机聊天系统,支持群聊与点对点聊天,包含Android客户端、iOS客户端与Java服务器端,源码仓库:JPush/PushTalk。

       4、观察者网第三方客户端,采用Material Design设计,提供浏览、评论、点赞、收藏、分享等功能,源码仓库:半瓶酱油/观察者网第三方客户端。

       使用Gitee企业版,实现软件研发流程有序规划与管理。

       关注码云微信公众号:giteecom

       探索更多优质开源项目:GVP - Gitee最有价值开源项目。

畅谈React material-ui的样式方案

       Google 在 年提出了 material design 的设计理念,极具颠覆性,在国外非常受欢迎。各类前端框架也都出现了material design风格的组件库,其中 React 最受欢迎的 material design 风格组件库非 material-ui 莫属。mui-org/material-ui 这个开源库目前收获了 star,npm 的周下载量达到了 万,数据摆在那儿,也不需要继续“吹捧” material-ui 了。本文主要是带大家一起领略一下 material-ui 的样式方案。

       material-ui 将自己的样式方案独立发布成一个 npm 包,叫 @material-ui/styles。它拥抱了CSS-in-JS,据他们的文档,也尝试过使用 LESS 等其他方案,但发现有明显的海康插座源码局限性,最后拥抱了 CSS-in-JS。官方文档宣称material-ui 样式方案有以下优点。

       使用 @material-ui/styles 的样式方案主要支持三种形式的API,但底层的代码和逻辑是一致的。下面是代码示范,通过 makeStyles API,传入一个描述CSS的对象(下面简称css对象),就能得到一个自定义的Hook,通常命名为 useStyles。在函数式组件内调用这个Hook,得到一个对象,通常命名为classes。最后,将classes 对象的“对应值” 赋给 组件的 className 属性,就成功定制了这个组件的样式。细节:classes对象的 root 属性 对应的就是 css对象的 root 属性。下面是代码示范:

       使用 styled API 就能采用类似于 styled-components 的语法,当然还是有区别的 —— styled-components 用的是 es6 tagged template literals 而 material-ui styled API 返回函数的参数是css对象。使用 Higher-order component API 接收一个 css 对象返回一个高阶组件函数。material-ui 的 Higher-order component API 不仅能用于函数组件也能用于类组件,但在 Hook 大行其道后这个 API 慢慢退出舞台了。接下来都只使用 makeStyles API 做后面的代码示范。

       material-ui 上述的API 在底层都会生成一些“随机的html class 名称” 以及 相应的 css 规则。以 上面的 makeStyles demo 为例,会生成以下 css 规则插入到 html head。自定义样式按钮 对应的 html 片段如下。小结:上述这三种形式的API都能定制化组件的样式。查看源码就能发现其实 styled 和 withStyles 底层都调用了makeStyles API。

       在底层原理是动态生成 css 规则插入到 html 中。这三个API的使用方法中,最关键的都是两部分:查看 css 对象的构成和使用。接下来将细聊 css 对象的构成和使用。嵌套选择器:上面的代码可以得到以下效果。实际生成的 css 规则如下。

       根据传入值动态调整:上述的 css 对象并不一定是单纯的简单对象。可以将函数传递给makeStyles (“插值”),这样一来根据组件的属性可以变换生成的样式的值。 此函数可以运用于样式规则的级别,也可以放在 CSS 属性级别。例1和例2展示了如何根据组件属性动态调整样式。

       覆盖样式 —— classes 属性:接下来换个角度,假如你使用 material-ui 样式方案创作了一些组件(提供了默认的样式)并作为公用组件分享给其他模块使用,如何让调用端可自定义这些组件的样式呢?上面提到的根据传入值动态调整 是一种解决方案,但很明显这是一种只允许微调的方案;而且这个方案的实现通常比较繁琐。假如以下是我们设计的一个组件代码。那么我在 Parent 中如何自定义这个 Nested 组件的 span 样式呢?我们可以利用classes属性 覆盖样式。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往 useStyles 这个hook中传入 props 作为参数 (其实是为了将 classes 传进去)。而在 Parent 的代码中,我们给 Nested 传入 classes 属性(这个命名是个规范,必须遵守)。最终的效果生成的 html 中 span 的 class 值是 ‘makeStyles-label-2 my-label’ —— 注意 my-label 的顺序在后面,因此它的样式会覆盖前面 makeStyles-label-2 的样式。

       总结:你所在前端项目使用的样式方案还是 LESS, SASS 甚至是 css 吗?material-ui 样式解决方案是不是对你有所冲击或者启示呢?欢迎留言评论。如果觉得文章质量不错,请积极地点赞、喜欢、王者qp 源码收藏三连!p.s. material-ui 样式方案中还有其他内容,如主题、JSS 插件等,个人感觉难度比较小,文档也易懂,(或者过于生僻,很少使用),本文就不做介绍了,如果有读者强烈要求写某个部分,我再继续补充。

打造 Material 字体样式主题 | 实现篇

       使用 Material 主题自定义组件,以确保观感与品牌一致,涉及颜色、字体和形状参数。从版本1.1.0开始,Android中的Material设计组件库支持实现Material主题。主题包含颜色、字体和形状,允许调整以获得多样组件变体,同时保持其核心结构和易用性。

       重点讨论字体样式主题的实现。Material Design提供种应用于应用中所有文字的样式,每种样式对应设计术语和字体样式属性,例如"textAppearanceBody1"。每种样式的属性有默认基准值,如文字尺寸、字符间距、大小写等。这些属性由Material组件用于设置组件文本元素样式,常见于TextView或其组合。

       字体样式属性应用在布局和组件样式中。更多使用细节和多种样式化方案优先级,查阅Nick Butcher的文章。在MDC主题中,这些属性映射到样式上,如TextAppearance。熟悉AppCompat或平台中已知的TextAppearance样式,MDC增加了此内容,允许根据主题变换不同文字样式。

       选择字体样式是设计师的责任,了解每种样式及其应用场景至关重要。Material Design提供字体样式生成器,集成了Google Font,并可导出代码。字体样式资源由字体和TextAppearance样式组成。Android中可用资源及其声明注意事项详细说明。

       XML和可下载字体的使用,字体存放于res/font目录下,通过@font/符号引用。可使用本地XML字体或可下载字体,Android Studio内置向导帮助使用可下载字体。从API 开始,Android支持使用可变字体,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Rebecca Franks的文章。

       TextAppearance样式在Android上等同于Material Design字体样式。自定义样式时推荐分离关注点,创建单一数据来源。这些样式支持与TextView相同的属性和值。字符间距计算遵循简单公式,将Sketch中的tracking值转换为合适的em值。MaterialTextView和行高API 中添加android:lineHeight属性,MDC通过MaterialTextView提供兼容性,无需直接使用。

       额外字体样式,如设计系统要求超过种样式,可在Android中轻松实现,通过声明样式属性完成。覆写应用主题中的字体样式,设置优雅处理浅色和深色调色板,减少重复。在应用基本主题中覆写所需字体样式属性。MDC组件响应主题级字体样式覆写。

       了解MDC组件如何响应主题级样式覆写,查看按钮等组件使用的文本标签样式。通过交互式Android项目构建Material主题,修改颜色、字体样式、形状值创建自定义主题。MDC开发者文档更新,包含设计术语和属性默认值,例如按钮文档的“Anatomy and key properties”部分。查阅MDC源码获取默认样式实现细节。

       确保自定义组件支持样式主题化,使用MDC属性复用,保持一致性。自定义View中使用MDC属性,复用attr name,引用MDC主题样式的属性作为值。实现和分享已创建的字体样式主题,提交错误报告和功能需求至GitHub。使用下方二维码向我们提交反馈。

游戏引擎随笔 0x:UE5.x Nanite 源码解析之可编程光栅化(下)

       书接上回。

       在展开正题之前,先做必要的铺垫,解释纳尼特(Nanite)技术方案中的Vertex Reuse Batch。纳尼特在软光栅路径实现机制中,将每个Cluster对应一组线程执行软光栅,每ThreadGroup有个线程。在光栅化三角形时访问三角形顶点数据,但顶点索引范围可能覆盖整个Cluster的个顶点,因此需要在光栅化前完成Cluster顶点变换。纳尼特将变换后的顶点存储于Local Shared Memory(LDS)中,进行组内线程同步,确保所有顶点变换完成,光栅化计算时直接访问LDS,实现软光栅高性能。

       然而,在使用PDO(Masked)等像素可编程光栅化时,纳尼特遇到了性能问题。启用PDO或Mask时,可能需要读取Texture,根据读取的Texel决定像素光栅化深度或是否被Discard。读取纹理需计算uv坐标,而uv又需同时计算重心坐标,增加指令数量,降低寄存器使用效率,影响Active Warps数量,降低延迟隐藏能力,导致整体性能下降。复杂材质指令进一步加剧问题。

       此外,当Cluster包含多种材质时,同一Cluster中的三角形被重复光栅化多次,尤其是材质仅覆盖少数三角形时,大量线程闲置,浪费GPU计算资源。

       为解决这些问题,纳尼特引入基于GPU SIMT/SIMD的Vertex Reuse Batch技术。技术思路如下:将每个Material对应的三角形再次分为每个为一组的Batch,每Batch对应一组线程,每个ThreadGroup有个线程,正好对应一个GPU Warp。利用Wave指令共享所有线程中的变换后的顶点数据,无需LDS,减少寄存器数量,增加Warp占用率,提升整体性能。

       Vertex Reuse Batch技术的启用条件由Shader中的NANITE_VERT_REUSE_BATCH宏控制。

       预处理阶段,纳尼特在离线时构建Vertex Reuse Batch,核心逻辑在NaniteEncode.cpp中的BuildVertReuseBatches函数。通过遍历Material Range,统计唯一顶点数和三角形数,达到顶点去重和优化性能的目标。

       最终,数据被写入FPackedCluster,根据材质数量选择直接或通过ClusterPageData存储Batch信息。Batch数据的Pack策略确保数据对齐和高效存储。

       理解Vertex Reuse Batch后,再来回顾Rasterizer Binning的数据:RasterizerBinData和RasterizerBinHeaders。在启用Vertex Reuse Batch时,这两者包含的是Batch相关数据,Visible Index实际指的是Batch Index,而Triangle Range则对应Batch的三角形数量。

       当Cluster不超过3个材质时,直接从FPackedCluster中的VertReuseBatchInfo成员读取每个材质对应的BatchCount。有了BatchCount,即可遍历所有Batch获取对应的三角形数量。在Binning阶段的ExportRasterizerBin函数中,根据启用Vertex Reuse Batch的条件调整BatchCount,表示一个Cluster对应一个Batch。

       接下来,遍历所有Batch并将其对应的Cluster Index、Triangle Range依次写入到RasterizerBinData Buffer中。启用Vertex Reuse Batch时,通过DecodeVertReuseBatchInfo函数获取Batch对应的三角形数量。对于不超过3个材质的Cluster,DecodeVertReuseBatchInfo直接从Cluster的VertReuseBatchInfo中Unpack出Batch数据,否则从ClusterPageData中根据Batch Offset读取数据。

       在Binning阶段的AllocateRasterizerBinCluster中,还会填充Indirect Argument Buffer,将当前Cluster的Batch Count累加,用于硬件光栅化Indirect Draw的Instance参数以及软件光栅化Indirect Dispatch的ThreadGroup参数。这标志着接下来的光栅化Pass中,每个Instance和ThreadGroup对应一个Batch,以Batch为光栅化基本单位。

       终于来到了正题:光栅化。本文主要解析启用Vertex Reuse Batch时的软光栅源码,硬件光栅化与之差异不大,此处略过。此外,本文重点解析启用Vertex Reuse Batch时的光栅化源码,对于未启用部分,除可编程光栅化外,与原有固定光栅化版本差异不大,不再详细解释。

       CPU端针对硬/软光栅路径的Pass,分别遍历所有Raster Bin进行Indirect Draw/Dispatch。由于Binning阶段GPU中已准备好Draw/Dispatch参数,因此在Indirect Draw/Dispatch时只需设置每个Raster Bin对应的Argument Offset即可。

       由于可编程光栅化与材质耦合,导致每个Raster Bin对应的Shader不同,因此每个Raster Bin都需要设置各自的PSO。对于不使用可编程光栅化的Nanite Cluster,即固定光栅化,为不降低原有性能,在Shader中通过两个宏隔绝可编程和固定光栅化的执行路径。

       此外,Shader中还包括NANITE_VERT_REUSE_BATCH宏,实现软/硬光栅路径、Compute Pipeline、Graphics Pipeline、Mesh Shader、Primitive Shader与材质结合生成对应的Permutation。这部分代码冗长繁琐,不再详细列出讲解,建议自行阅读源码。

       GPU端软光栅入口函数依旧是MicropolyRasterize,线程组数量则根据是否启用Vertex Reuse Batch决定。

       首先判断是否使用Rasterizer Binning渲染标记,启用时根据VisibleIndex从Binning阶段生成的RasterizerBinHeaders和RasterizerBinData Buffer中获取对应的Cluster Index和光栅化三角形的起始范围。当启用Vertex Reuse Batch,这个范围是Batch而非Cluster对应的范围。

       在软光栅中,每线程计算任务分为三步。第一步利用Wave指令共享所有线程中的Vertex Attribute,线程数设置为Warp的Size,目前为,每个Lane变换一个顶点,最多变换个顶点。由于三角形往往共用顶点,直接根据LaneID访问顶点可能重复,为确保每个Warp中的每个Lane处理唯一的顶点,需要去重并返回当前Lane需要处理的唯一顶点索引,通过DeduplicateVertIndexes函数实现。同时返回当前Lane对应的三角形顶点索引,用于三角形设置和光栅化步骤。

       获得唯一顶点索引后,进行三角形设置。这里代码与之前基本一致,只是写成模板函数,将Sub Pixel放大倍数SubpixelSamples和是否背面剔除bBackFaceCull作为模板参数,通过使用HLSL 语法实现。

       最后是光栅化三角形写入像素。在Virtual Shadow Map等支持Nanite的场景下,定义模板结构TNaniteWritePixel来实现不同应用环境下Nanite光栅化Pipeline的细微差异。

       在ENABLE_EARLY_Z_TEST宏定义时,调用EarlyDepthTest函数提前剔除像素,减少后续重心坐标计算开销。当启用NANITE_PIXEL_PROGRAMMABLE宏时,可以使用此机制提前剔除像素。

       最后重点解析前面提到的DeduplicateVertIndexes函数。

       DeduplicateVertIndexes函数给每个Lane返回唯一的顶点索引,同时给当前Lane分配三角形顶点索引以及去重后的顶点数量。

       首先通过DecodeTriangleIndices获取Cluster Local的三角形顶点索引,启用Cluster约束时获取所有Lane中最小的顶点索引,即顶点基索引。将当前三角形顶点索引(Cluster Local)减去顶点基索引,得到相对顶点基索引的局部顶点索引。

       接下来生成顶点标志位集合。遍历三角形三个顶点,将局部顶点索引按顺序设置到对应位,表示哪些顶点已被使用。每个标志位是顶点的索引,并在已使用的顶点位置处设置为1。使用uint2数据类型,最多表示个顶点位。

       考虑Cluster最多有个顶点,为何使用位uint2来保存Vertex Mask而非位?这是由于Nanite在Build时启用了约束机制(宏NANITE_USE_CONSTRAINED_CLUSTERS),该机制保证了Cluster中的三角形顶点索引与当前最大值之差必然小于(宏CONSTRAINED_CLUSTER_CACHE_SIZE),因此,生成的Triangle Batch第一个索引与当前最大值之差将不小于,并且每个Batch最多有个唯一顶点,顶点索引差的最大值为,仅需2个位数据即可。约束机制确保使用更少数据和计算。

       将所有Lane所标记三个顶点的Vertex Mask进行位合并,得到当前Wave所有顶点位掩码。通过FindNthSetBit函数找出当前Lane对应的Mask索引,加上顶点基索引得到当前Lane对应的Cluster Local顶点索引。

       接下来获取当前Lane对应的三角形的Wave Local的三个顶点索引,用于后续通过Wave指令访问其他Lane中已经计算完成的顶点属性。通过MaskedBitCount函数根据Vertex Mask以及前面局部顶点索引通过前缀求和得到当前Lane对应的Vertex Wave Local Index。

       最后统计Vertex Mask所有位,返回总计有效的顶点数量。

       注意FindNthSetBit函数,实现Lane与顶点局部索引(减去顶点基索引)的映射,返回当前Lane对应的Vertex Mask中被设置为1的位索引。如果某位为0,则返回下一个位为1的索引。如果Mask中全部位都设置为1,则实际返回为Lane索引。通过二分法逐渐缩小寻找索引范围,不断更新所在位置,最后返回找到的位置索引。

       最后,出于验证目的进行了Vertex Reuse Batch的性能测试。在材质包含WPO、PDO或Mask时关闭Vertex Reuse Batch功能,与开启功能做对比。测试场景为由每颗万个三角形的树木组成的森林,使用Nsight Graphics进行Profiling,得到GPU统计数据如下:

       启用Vertex Reuse Batch后,软光栅总计耗时减少了1.毫秒。SM Warp总占用率有一定提升。SM内部工作量分布更加均匀,SM Launch的总Warp数量提升了一倍。长短板Stall略有增加,但由于完全消除了由于LDS同步导致的Barrier Stall,总体性能还是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至此,Nanite可编程光栅化源码解析讲解完毕。回顾整个解析过程,可以发现UE5团队并未使用什么高深的黑科技,而是依靠引擎开发者强悍的工程实现能力完成的,尤其是在充分利用GPU SIMT/SIMD机制榨干机能的同时,保证了功能与极限性能的实现。这种能力和精神,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Material Studio如何导出HOMO图

       一、修改Android Studio(以下简称AS)的内存配置 因为在导入源码时需要消耗大量内存,所以先修改IDEA_HOME/bin/studio.vmoptions(x的机器修改studio.vmoptions)中-Xms和-Xmx的值。文档中使用的是m, 可自行修改。

UGUI源码介绍

       本文提供对Unity UI系统(UGUI)源码的概览,内容主要来自官方文档。

       UGUI主要由EventSystem和UI两部分构成。

       EventSystem部分包含输入模块和射线投射器。输入模块用于配置事件系统的主要逻辑,提供不同平台的开箱即用选项,支持各类输入系统如触控、控制器、键盘和鼠标,并将事件分发至对应组件。射线投射器则用于检测事件位置,决定事件传递至的UI元素。

       UI部分结构相对复杂,包含多个类和接口,如IMaterialModifier和IndexedSet等。IMaterialModifier接口允许修改用于渲染的Material,IndexedSet是一种结合List和Dictionary实现的自定义容器,提供快速移除和插入元素的功能,但牺牲了顺序和序列化的友好性。

       总之,UGUI源码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接口定义,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UI构建和事件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