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C编程建立TCP连接linuxctcp
2.Linux内核源码解析---EPOLL实现4之唤醒等待进程与惊群问题
3.一文从linux源码看socket的源码close基本概括
4.从Linux源码看Socket(TCP)的listen及连接队列
5.详细讲解Linux内核角度分析tcpdump原理(1)
6.一文了解Linux上TCP的几个内核参数调优
LinuxC编程建立TCP连接linuxctcp
Linux C编程:建立 TCP连接
Linux C编程中使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协议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连接的源码过程称之为TCP连接,是源码一种可靠而强大的通信协议,在Linux C编程中可用于建立数据库、源码网络通信等等。源码本文介绍了在Linux C编程中如何建立TCP连接,源码奶瓶源码以及其中遇到的源码一些问题。
在Linux C语言编程中,源码可以使用socket()函数建立一个TCP连接。源码socket()函数的源码第一个参数指定协议族,例如AF_INET指定IPV4协议族,源码第二个参数指定套接字类型,源码例如SOCK_STREAM指定流式套接字。源码
接下来,源码可以使用bind()函数将套接字与系统分配的源码IP地址和端口绑定,然后使用listen()函数使套接字变为被动模式,并启动监听进程,此时服务器已准备就绪,等待客户端的连接。最后,使用accept()函数接受客户端的连接,当接受到客户端的连接后,服务器就可以使用建立的socket与客户端通信了。
示例代码如下:
// 创建 socket
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 AF_INET: IPV4 协议族
// SOCK_STREAM: 流式套接字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设置 IP 地址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in_port = htons(); //端口号
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0.0.1”); //IP地址
// 绑定 IP 和 端口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addr, sizeof(addr));
// 监听客户端请求
listen(sockfd, );
// 接受 客户端连接请求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
socklen_t client_addr_len;
int client_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client_addr,
&client_addr_len);
上述步骤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的TCP连接建立完毕。在Linux C编程中,使用TCP协议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连接过程虽然繁琐,linux 嗅探 源码但是它可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优秀的网络通信,这个代价值得支付。
总而言之,在Linux C编程中使用TCP协议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连接,可以通过socket()、bind()、listen()、accept()等函数将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连接,这是一个蛮耗时的过程,但也值得支付,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稳定的网络通信。
Linux内核源码解析---EPOLL实现4之唤醒等待进程与惊群问题
在Linux内核源码的EPOLL实现中,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数据到来时如何唤醒等待进程以及惊群问题。当网卡接收到数据,DMA技术将数据复制到内存RingBuffer,通过硬中断通知CPU,然后由ksoftirqd线程处理,最终数据会进入socket接收队列。虽然ksoftirqd的创建过程不在本节讨论,但核心是理解数据如何从协议层传递到socket buffer。
在tcp_ipv4.c中,当接收到socket buffer时,会首先在连接表和监听表中寻找对应的socket。一旦找到,进入tcp_rcv_established函数,这里会检查socket是java中servlet源码否准备好接收数据,通过调用sock_data_ready,其初始值为sock_def_readable,进而进入wake_up函数,唤醒之前挂上的wait_queue_t节点。
在wake_up方法中,会遍历链表并回调ep_poll_callback,这个函数是epoll的核心逻辑。然而,如果epoll的设置没有启用WQ_FLAG_EXCLUSIVE,就会导致惊群效应,即唤醒所有阻塞在当前epoll的进程。这在default_wake_function函数中体现,如果没有特殊标记,进程会立即被唤醒并进入调度。
总结来说,epoll的唤醒过程涉及socket buffer、协议层处理、链表操作以及回调函数,其中惊群问题与默认的唤醒策略密切相关。理解这些细节,有助于深入理解Linux内核中EPOLL的异步操作机制。
一文从linux源码看socket的close基本概括
理解TCP关闭过程的关键在于四次挥手,这个过程是主动关闭、被动关闭和同时关闭的统一体现。在主动关闭close(fd)的过程中,通过C语言中的聚合支付oem源码close(int fd)函数调用系统调用sys_close,进而执行filp_close方法。随后,fput函数处理多进程中的socket引用问题,确保父进程也正确关闭socket。在f_op->release的实现中,我们关注socket与file的关系以及close(fd)调用链。随着状态机的变迁,TCP从FIN_WAIT1变迁至FIN_WAIT2,设置一个TCP_FIN_WAIT2定时器,防止由于对端未回应导致的长时间等待。FIN_WAIT2状态等待对端的FIN,完成最后两次挥手。接收对端FIN后,状态变化至time_wait,原socket资源被回收,并在时间等待超时后从系统中清除。在被动关闭中,接收FIN进入close_wait状态,应用关闭连接时改变状态为last_ack,并发送本端的FIN。被动关闭的后两次挥手后,连接关闭。出现大量close_wait通常与应用检测到对端FIN时未及时关闭有关,解决方法包括调整连接池的参数或加入心跳检测。操作系统通过包活定时器在超时后强制关闭连接。进程退出时会关闭所有文件描述符,vbs exe查源码再次触发filp_close函数。在Java中,通过重写finalize方法,GC会在释放内存时关闭未被引用的socket,但不可完全依赖GC来管理socket资源,以避免潜在的内存泄露问题。总结,深入理解TCP关闭过程有助于优化网络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阅读Linux内核源代码需要耐心和系统性的方法。
从Linux源码看Socket(TCP)的listen及连接队列
了解Linux内核中Socket (TCP)的"listen"及连接队列机制是深入理解网络编程的关键。本文将基于Linux 3.内核版本,从源码角度解析Server端Socket在进行"listen"时的具体实现。
建立Server端Socket需要经历socket、bind、listen、accept四个步骤。本文聚焦于"listen"步骤,深入探讨其内部机理。
通过socket系统调用,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基于TCP的Socket。这里直接展示了与TCP Socket相关联的操作函数。
接着,我们深入到"listen"系统调用。注意,glibc的INLINE_SYSCALL对返回值进行了封装,仅保留0和-1两种结果,并将错误码的绝对值记录在errno中。其中,backlog参数至关重要,设置不当会引入隐蔽的陷阱。对于Java开发者而言,框架默认backlog值较小(默认),这可能导致微妙的行为差异。
进入内核源码栈,我们发现内核对backlog值进行了调整,限制其不超过内核参数设置的somaxconn值。
核心调用程序为inet_listen。其中,除了fastopen外的逻辑(fastopen将在单独章节深入讨论)最终调用inet_csk_listen_start,将sock链入全局的listen hash表,实现对SYN包的高效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SO_REUSEPORT特性允许不同Socket监听同一端口,实现内核级的负载均衡。Nginx 1.9.1版本启用此功能后,性能提升3倍。
半连接队列与全连接队列是连接处理中的关键组件。通常提及的sync_queue与accept_queue并非全貌,sync_queue实际上是syn_table,而全连接队列为icsk_accept_queue。在三次握手过程中,这两个队列分别承担着不同角色。
在连接处理中,除了qlen与sk_ack_backlog计数器外,qlen_young计数器用于特定场景下的统计。SYN_ACK的重传定时器在内核中以ms为间隔运行,确保连接建立过程的稳定。
半连接队列的存在是为抵御半连接攻击,避免消耗大量内存资源。通过syn_cookie机制,内核能有效防御此类攻击。
全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受到限制,超过somaxconn值的连接会被内核丢弃。若未启用tcp_abort_on_overflow特性,客户端可能在调用时才会察觉到连接被丢弃。启用此特性或增大backlog值是应对这一问题的策略。
backlog参数对半连接队列容量产生影响,导致内核发送cookie校验时出现常见的内存溢出警告。
总结而言,TCP协议在数十年的演进中变得复杂,深入阅读源码成为分析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中Socket (TCP)的"listen"及连接队列机制,旨在帮助开发者更深入地理解网络编程。
详细讲解Linux内核角度分析tcpdump原理(1)
tcpdump是Linux系统抓包工具,基于libpcap库,能根据定义对网络数据包进行截获。它支持过滤网络层、协议、主机、网络或端口,并使用逻辑语句去除无用信息。tcpdump能分析网络行为,如丢包重传、报文详细信息和TCP分组。通过保存捕获的数据包为pcap文件,使用wireshark打开,能更直观地分析问题。
tcpdump使用libpcap进行包捕获,使用bpf机制进行完美过滤。libpcap是Unix/Linux平台下的数据包捕获函数库,独立于系统用户层,提供链路层旁路处理。libpcap安装步骤包括库安装、测试、编译和错误处理。
在libpcap中,创建套接字使用AF_PACKET和SOCK_RAW,常用于抓包分析。socket函数调用__sock_create和packet_family_ops来创建socket,其中AF_PACKET模块对应创建函数packet_rcv,该函数用于接收链路层的包,然后根据应用层设置的过滤条件使用BPF进行过滤。
当网络包接收时,tcpdump创建PF_PACKET套接字,通过注册prot_hook完成准备工作。网络接收数据包时,会调用netif_receive_skb和__netif_receive_skb_core,其中后者会遍历ptype_all并执行deliver_skb函数,该函数调用packet_rcv进行过滤并添加到接收缓存。
当网络包发送时,Linux协议栈提供的报文发送函数会调用dev_queue_xmit或dev_hard_start_xmit,遍历ptype_all并执行deliver_skb和packet_rcv,将数据包发送给driver。最终,接收队列中的数据会copy给应用层,完成数据包的抓取。
文章总结了tcpdump从创建套接字到收发包的流程,以及使用libpcap和BPF进行过滤的过程。下篇文章将详细分析BPF过滤的实现。
一文了解Linux上TCP的几个内核参数调优
在Linux操作系统中,TCP的内核参数调优是一项关键任务,其中涉及的参数众多。针对内网环境,以下是几个主要的TCP参数及其调优建议:
1. **tcp_max_syn_backlog, somaxconn, tcp_abort_on_overflow**:这些参数控制内核TCP连接缓冲队列,防止因应用处理速度慢导致连接过多而溢出。应适当调大Backlog值,以避免连接在第三次握手后被意外丢弃,特别是对于NIO应用,以确保连接稳定性。
2. **tcp_syn_retries**:影响连接建立时的超时时间,建议设置为3次重传,以减少超时时间,对于Java,API提供了超时设置,但注意有些库可能未做此设置,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延迟。
3. **tcp_retries2**:内核计算超时时间的重传次数,对于ReadTimeout较大的情况,降低tcp_retries2有助于快速从宕机机器恢复响应。
4. **tcp_slow_start_after_idle**:Linux默认开启这个参数来重置拥塞窗口,但对内网系统间调用影响不大,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网络状况调整。
5. **初始CWND大小**:Linux初始CWND设置可能限制了大请求的传输效率,建议根据系统需求调整到更合适的值,如Linux 2.6.以上版本的K左右。
通过了解和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优化TCP连接性能,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不过,每个场景的优化策略可能不同,务必结合实际环境进行调整。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加入交流群获取更多资源和支持。
盛世龙城 源码
武汉源码时代简介_武汉源码时代是做什么的
简单分时主图源码_分时主图公式
辅助开源商城源码2021_辅助开源教程
php源码av
源码花卷有几个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