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内核源码解析---万字解析从设计模式推演per-cpu实现原理
2.代码和源码有何区别?
3.什么是体系体系源码?
4.代码和源码有什么区别?
5.UMI3源码解析系列之构建原理
Linux内核源码解析---万字解析从设计模式推演per-cpu实现原理
引子
在如今的大型服务器中,NUMA架构扮演着关键角色。源码它允许系统拥有多个物理CPU,代码不同NUMA节点之间通过QPI通信。体系体系虽然硬件连接细节在此不作深入讨论,源码但需明白每个CPU优先访问本节点内存,代码经传软件公式源码当本地内存不足时,体系体系可向其他节点申请。源码从传统的代码SMP架构转向NUMA架构,主要是体系体系为了解决随着CPU数量增多而带来的总线压力问题。
分配物理内存时,源码numa_node_id() 方法用于查询当前CPU所在的代码NUMA节点。频繁的体系体系内存申请操作促使Linux内核采用per-cpu实现,将CPU访问的源码变量复制到每个CPU中,以减少缓存行竞争和False Sharing,代码类似于Java中的Thread Local。
分配物理页
尽管我们不必关注底层实现,buddy system负责分配物理页,关键在于使用了numa_node_id方法。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索整个Linux内核的per-cpu体系。
numa_node_id源码分析获取数据
在topology.h中,我们发现使用了raw_cpu_read函数,传入了numa_node参数。接下来,我们来了解numa_node的定义。
在topology.h中定义了numa_node。我们继续跟踪DECLARE_PER_CPU_SECTION的项目协同办公 源码定义,最终揭示numa_node是一个共享全局变量,类型为int,存储在.data..percpu段中。
在percpu-defs.h中,numa_node被放置在ELF文件的.data..percpu段中,这些段在运行阶段即为段。接下来,我们返回raw_cpu_read方法。
在percpu-defs.h中,我们继续跟进__pcpu_size_call_return方法,此方法根据per-cpu变量的大小生成回调函数。对于numa_node的int类型,最终拼接得到的是raw_cpu_read_4方法。
在percpu.h中,调用了一般的read方法。在percpu.h中,获取numa_node的绝对地址,并通过raw_cpu_ptr方法。
在percpu-defs.h中,我们略过验证指针的环节,追踪arch_raw_cpu_ptr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x架构的实现。
在percpu.h中,使用汇编获取this_cpu_off的地址,代表此CPU内存副本到".data..percpu"的偏移量。加上numa_node相对于原始内存副本的假人交友app源码偏移量,最终通过解引用获得真正内存地址内的值。
对于其他架构,实现方式相似,通过获取自己CPU的偏移量,最终通过相对偏移得到pcp变量的地址。
放入数据
讨论Linux内核启动过程时,我们不得不关注per-cpu的值是如何被放入的。
在main.c中,我们以x实现为例进行分析。通过setup_percpu.c文件中的代码,我们将node值赋给每个CPU的numa_node地址处。具体计算方法通过early_cpu_to_node实现,此处不作展开。
在percpu-defs.h中,我们来看看如何获取每个CPU的numa_node地址,最终还是通过简单的偏移获取。需要注意如何获取每个CPU的副本偏移地址。
在percpu.h中,我们发现一个关键数组__per_cpu_offset,其中保存了每个CPU副本的偏移值,通过CPU的索引来查找。
接下来,我们来设计PER CPU模块。
设计一个全面的PER CPU架构,它支持UMA或NUMA架构。我们设计了一个包含NUMA节点的结构体,内部管理所有CPU。小说app网站源码为每个CPU创建副本,其中存储所有per-cpu变量。静态数据在编译时放入原始数据段,动态数据在运行时生成。
最后,我们回到setup_per_cpu_areas方法的分析。在setup_percpu.c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关键方法pcpu_embed_first_chunk。此方法管理group、unit、静态、保留、动态区域。
通过percpu.c中的关键变量__per_cpu_load和vmlinux.lds.S的链接脚本,我们了解了per-cpu加载时的地址符号。PERCPU_INPUT宏定义了静态原始数据的起始和结束符号。
接下来,我们关注如何分配per-cpu元数据信息pcpu_alloc_info。percpu.c中的方法执行后,元数据分配如下图所示。
接着,我们分析pcpu_alloc_alloc_info的方法,完成元数据分配。
在pcpu_setup_first_chunk方法中,我们看到分配的smap和dmap在后期将通过slab再次分配。
在main.c的mm_init中,我们关注重点区域,资金买卖指标源码完成map数组的slab分配。
至此,我们探讨了Linux内核中per-cpu实现的原理,从设计到源码分析,全面展现了这一关键机制在现代服务器架构中的作用。
代码和源码有何区别?
代码,程序员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来的源文件,是一组由字符、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1、作用不同
源代码主要功用有如下2种作用:生成目标代码,即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代码。对软件进行说明,即对软件的编写进行说明。
计算机程序为一组计算机能识别和执行的指令,运行于电子计算机上,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信息化工具。
2、目标不同
计算机程序以某些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运行于某种目标结构体系上。计算机源代码最终目的为将人类可读文本翻译成为计算机可执行的二进制指令,这种过程叫编译,它由通过编译器完成。
3、特点不同
为了使计算机程序得以运行,计算机需要加载代码,同时也要加载数据。从计算机的底层来说,这是由高级语言(例如Java,C/C++,C#等)代码转译成机器语言而被CPU所理解,进行加载。
如果在一个符合大多数的计算机上,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Linux等,加载并执行很多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程序是一个单独的映射,并不是计算机上的所有可执行程序。
源代码作为软件的特殊部分,可能被包含在一个或多个文件中。一个程序不必用同一种格式的源代码书写。例如,一个程序如果有C语言库的支持,那么就可以用C语言;而另一部分为了达到比较高的运行效率,则可以用汇编语言编写。
较为复杂的软件,一般需要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的源代码的参与。为了降低种复杂度,必须引入一种可以描述各个源代码之间联系,并且如何正确编译的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修订控制系统(RCS)诞生了,并成为研发者对代码修订的必备工具之一。
还有另外一种组合:源代码的编写和编译分 别在 不同的平台上实现,专业术语叫做软件移植。
百度百科-程序
百度百科-代码
什么是源码?
源码,即源代码,是指用特定编程语言编写的、未经过编译的文本文件,它是一组由字符、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
源代码是计算机程序的基础,它包含了程序运行所需的所有指令和逻辑。程序员使用编程语言(如C、Java、Python等)编写源代码,然后通过编译器或解释器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机器代码。源代码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程序的性能、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源代码通常是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可以直接用文本编辑器查看和编辑。它包含了程序的结构、算法、变量、函数、类等各种元素,以及注释和文档说明。通过阅读源代码,程序员可以了解程序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细节,从而进行修改、优化或扩展。
举个例子,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的源代码可能如下(以Python语言为例):
python
print("Hello, World!")
这段代码非常简单,只有一行,但它包含了完整的程序逻辑:当程序运行时,它会输出"Hello, World!"这句话。这就是源代码的作用,它用人类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了计算机程序的逻辑和功能。
总的来说,源代码是计算机程序的核心,它包含了程序的所有智慧和创意。对于程序员来说,源代码是他们的工作成果和交流的工具;对于用户来说,源代码是确保程序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代码和源码有什么区别?
一、指代不同1、代码:是程序员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来的源文件,是一组由字符、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
2、源代码:指未编译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设计语言规范书写的文本文件,是一系列人类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
二、特点不同
1、代码:原则包括唯一确定性、标准化和通用性、可扩充性与稳定性、便于识别与记忆、力求短小与格式统一以及容易修改等。
2、源代码:最终目的是将人类可读的文本翻译成为计算机可以执行的二进制指令,这种过程叫做编译,通过编译器完成。
三、存储方式不同
1、代码:可以书籍或磁带形式出现,但最为常用格式是文本文件,这种典型格式的目的是为了编译出计算机程序。
2、源代码:作为软件的特殊部分,可能被包含在一个或多个文件中。一个程序不必用同一种格式的源代码书写。
百度百科-源码
百度百科-代码
UMI3源码解析系列之构建原理
基于前面umi插件机制的原理可以了解到,umi是一个插件化的企业级前端框架,它配备了完善的插件体系,这也使得umi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umi的全部功能都是由插件完成的,构建功能同样是以插件的形式完成的。下面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umi的构建原理。UMI命令注册想了解umi命令的注册流程,咱们就从umi生成的项目入手。
从umi初始化的项目package.json文件看,umi执行dev命令,实际执行的是start:dev,而start:dev最终执行的是umidev。
"scripts":{ "dev":"npmrunstart:dev","start:dev":"cross-envREACT_APP_ENV=devMOCK=noneUMI_ENV=devumidev"}根据这里的umi命令,我们找到node_modules里的umi文件夹,看下umi文件夹下的package.json文件:
"name":"umi","bin":{ "umi":"bin/umi.js"}可以看到,这里就是定义umi命令的地方,而umi命令执行的脚本就在bin/umi.js里。接下来咱们看看bin/umi.js都做了什么。
#!/usr/bin/envnoderequire('v8-compile-cache');constresolveCwd=require('@umijs/deps/compiled/resolve-cwd');const{ name,bin}=require('../package.json');constlocalCLI=resolveCwd.silent(`${ name}/${ bin['umi']}`);if(!process.env.USE_GLOBAL_UMI&&localCLI&&localCLI!==__filename){ constdebug=require('@umijs/utils').createDebug('umi:cli');debug('Usinglocalinstallofumi');require(localCLI);}else{ require('../lib/cli');}判断当前是否执行的是本地脚手架,若是,则引入本地脚手架文件,否则引入lib/cli。在这里,我们未开启本地脚手架指令,所以是引用的lib/cli。
//获取进程的版本号constv=process.version;//通过yParser工具对命令行参数进行处理,此处是将version和help进行了简写constargs=yParser(process.argv.slice(2),{ alias:{ version:['v'],help:['h'],},boolean:['version'],});//若参数中有version值,并且args._[0]为空,此时将version字段赋值给args._[0]if(args.version&&!args._[0]){ args._[0]='version';constlocal=existsSync(join(__dirname,'../.local'))?chalk.cyan('@local'):'';console.log(`umi@${ require('../package.json').version}${ local}`);//若参数中无version值,并且args._[0]为空,此时将help字段复制给args._[0]}elseif(!args._[0]){ args._[0]='help';}处理完version和help后,紧接着会执行一段自执行代码:
(async()=>{ try{ //读取args._中第一个参数值switch(args._[0]){ case'dev'://若当前运行环境是dev,则调用Node.js的核心模块child_process的fork方法衍生一个新的Node.js进程。scriptPath表示要在子进程中运行的模块,这里引用的是forkedDev.ts文件。constchild=fork({ scriptPath:require.resolve('./forkedDev'),});//ref:///api/process/signal_events.html///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