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FPGA上搭建一个Cortex-M3软核?
2.正点原子FPGA连载第十四uC/GUI显示线/点-摘自正点原子开拓者 Nios II开发指南
3.正点原子FPGA连载第一章Hello World实验--领航者 ZYNQ 之嵌入式开发指南
4.Sony图像传感器接口SLVS-EC开发分享第一部分:标准简要解读
如何在FPGA上搭建一个Cortex-M3软核?
如何基于FPGA搭建Cortex-M3软核处理器 摘要:本文介绍如何在FPGA上定制ARM Cortex-M3处理器,添加GPIO和UART外设,使用Keil MDK环境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并通过Jlink下载、调试ARM程序。最终实现LED闪烁与串口输出“Hello World”信息。智伍应用源码基础知识
在FPGA上实现ARM Cortex-M3软核需要以下基础知识:FPGA开发流程、设计综合、布局布线、约束定义、下载等。熟悉Xilinx Vivado开发环境,理解BlockDesign设计方法、管脚分配与Bit流文件生成。掌握ARM Cortex-M3内核在STM、MM等微控制器中的开发技巧。同时,应熟练使用Keil MDK环境建立工程、编译、欢乐时光指标源码下载与调试ARM程序。IP核下载
从ARM官网获取Cortex-M3 FPGA IP核包,文件大小约7.MB。通过链接或公众号获取下载途径,解压后包含4个文件夹,用于后续设计。硬件准备
选择官方推荐的Arty-A7开发板或正点原子达芬奇Pro开发板,配备Xilinx Artix-7 FPGA与Vivado开发环境。软件准备
从Keil官网下载与DesignStart Cortex-M3 IP核兼容的器件支持包,以便在Keil MDK环境中开发程序。软核搭建
创建项目文件夹,配置Vivado工程,添加ARM IP核搜索路径,使用BlockDesign创建设计,添加Cortex-M3处理器核与GPIO、UART外设。配置外设基地址,生成Wrapper,期货止盈源码分配管脚,生成Bit流文件并下载至FPGA。程序设计
使用Keil MDK新建工程,设置RAM和ROM地址,编写GPIO控制与UART数据发送接收代码。实现延时函数,使LED闪烁与串口输出信息。使用Jlink进行程序下载与调试。 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在FPGA上搭建了Cortex-M3软核处理器,并实现了基本功能验证。未来可将程序下载至外部SPI Flash以实现掉电存储。正点原子FPGA连载第十四uC/GUI显示线/点-摘自正点原子开拓者 Nios II开发指南
实验平台:正点原子开拓者FPGA 开发板
本章介绍如何在 Qsys 中移植 uC/GUI,并以4.3 寸、* 分辨率的LCD 屏幕为例实现基本的打点画线功能。移植过程包含以下部分:
.1 简介:µC/GUI 是一种用于嵌入式应用的图形支持软件,用于提供高效的图形用户界面。它适用于单一任务和多任务环境。电脑开机自检源码
.2 实验任务:移植 µC/GUI 到 Nios II 上运行,并实现基本的打点画线功能。
.3 硬件设计:基于《lcd_all_Colorbar》实验搭建硬件设计,无需改变硬件设计。
.4 软件设计:在已有的工程中创建新工程 qsys_gui,将原工程源代码文件添加,替换 main.c 为 hello_world.c,开始移植 µC/GUI。
.5 下载验证:连接电脑和开发板,将 lcd_all_colorbar.sof 文件下载到开发板,并下载 qsys_gui.elf 文件,验证结果显示。
µC/GUI 的特点包括:
1. 用于嵌入式应用的图形支持,高效提供图形用户界面。
2. 适合单一任务和多任务环境,适用于任何商业实时操作系统。
3. 提供 C 源代码形式,适用于任何尺寸的直播app源码山东物理或虚拟显示,任何 LCD 控制器和 CPU。
4. 适合大多数使用黑色/白色和彩色 LCD 的应用程序。
5. 提供丰富的图形库、多窗口、多任务机制、窗口管理、窗口控件(按钮、列表框等)。
6. 支持多字符集、多字体、多种图像文件、鼠标、触摸屏。
7. 在嵌入式系统或裸机上运行。
µC/GUI 对内存的需求取决于系统大小和功能:小系统 RAM 需求约 字节,大的系统 RAM 需求在 2~6KB 之间。
µC/GUI 屏幕坐标从左上角的(0,0)开始,X 值向右增加,Y 值向下增加。所有 API 函数坐标均以像素为单位。
移植步骤包括:添加功能文件、修改配置文件、与硬件底层对接、添加到工程中。
最后,实验结果显示移植和实现打点画线功能成功完成。
正点原子FPGA连载第一章Hello World实验--领航者 ZYNQ 之嵌入式开发指南
实验平台:正点原子领航者ZYNQ开发板 第一章Hello World实验 实验目标:在ZYNQ嵌入式系统上实现串口打印“Hello World”。 开发流程:硬件设计(Vivado软件)、软件设计(SDK软件)、下载验证。 硬件设计包括:创建Vivado工程
选择工程路径,确保路径名和工程名符合命名规则(仅英文字母、数字和下划线)。
选择工程类型为“RTL Project”,不添加源文件和约束文件。
选择ZYNQ器件型号(根据核心板上ZYNQ芯片型号)。
添加PS模块
使用IP Integrator创建。
配置PS模块,包括UART、DDR、时钟等。
移除与PL端交互的接口信号。
软件设计包括:创建SDK应用工程
新建工程,选择工程名“hello_world”。
选择“Hello World”工程模版。
编写源代码
主函数包含初始化、打印“Hello World”和清理平台的函数。
使用Xilinx定义的print()函数打印字符串。
下载验证步骤:连接下载器和开发板
安装USB串口驱动。
设置SDK Terminal
连接串口,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和停止位。
下载并运行程序
右键运行程序到硬件。
验证结果:在开发板的串口上成功打印“Hello World”,证明实验在ZYNQ嵌入式系统上成功执行。Sony图像传感器接口SLVS-EC开发分享第一部分:标准简要解读
Sony SLVS-EC接口开发详解:基础解读
作者Hello,Panda分享了他开发的Sony SLVS-EC图像传感器接口数据接收IP。SLVS-EC是Sony专有的高速接口标准,针对大靶面和高速传感器设计,v2.0单lane带宽可达4.Gbps。随着Sensor尺寸和帧率的提升,SLVS-EC在Sony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分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标准解析。SLVS-EC接口有严格电气特性要求,如发送端的差分摆幅范围,需匹配Xilinx K7系列FPGA的接收能力。例如,Sony IMX的SLVS-EC输出摆幅在FPGA接收范围内,适合使用K7系列。
接口支持8B/B编码,单向传输,最多8 Lane,配置和控制数据通过IIC反馈。工作模式有Master和Sensor Master,数据通过应用层、链路层和物理层分层传输,每个层级都有特定职责,如应用层负责数据格式和控制,物理层负责信号传输。
应用层协议支持多种RAW数据格式,且支持嵌入数据,但不支持自恢复,接收端需通过帧尾校验确认数据完整性。帧格式支持单流和多流,支持模式切换,模式切换后需重新初始化。寄存器配置主要通过IIC,分为接口属性和配置寄存器。
链路层负责数据封包,包括像素到字节转换、数据载荷和校验、包头和包尾的生成。物理层则控制信号的编码解码和同步,有严格的带宽和skew控制要求。
总的来说,SLVS-EC接口标准复杂且细致,开发过程中需仔细考虑各种参数匹配和协议遵守,确保系统稳定。第二部分将深入讨论接口在FPGA实现中的实践,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QQ讨论群或微信公众号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