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驱动】I2C驱动分析(四)-关键API解析
2.正点原子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platform设备驱动
3.liunx/centos升级安装intel 219网卡驱动driver
4.一文搞懂Linux内核网络设备驱动(白嫖小知识~)
5.linux下usb驱动程序开发有哪些背景及其意义?
6.linux设备驱动程序——i2c设备驱动源码实现
【驱动】I2C驱动分析(四)-关键API解析
在Linux内核源代码中的driver目录下包含一个i2c目录
i2c-core.c这个文件实现了I2C核心的功能以及/proc/bus/i2c*接口。i2c-dev.c实现了I2C适配器设备文件的功能,每一个I2C适配器都被分配一个设备。通过适配器访设备时的主设备号都为,次设备号为0-。I2c-dev.c并没有针对特定的网页源码看宽带密码设备而设计,只是提供了通用的read(),write(),和ioctl()等接口,应用层可以借用这些接口访问挂接在适配器上的I2C设备的存储空间或寄存器,并控制I2C设备的工作方式。
busses文件夹这个文件中包含了一些I2C总线的驱动,如针对S3C,S3C,S3C等处理器的I2C控制器驱动为i2c-s3c.c. algos文件夹实现了一些I2C总线适配器的algorithm.
I2C Core
i2c_new_device用于创建一个新的I2C设备,这个函数将会使用info提供的信息建立一个i2c_client并与第一个参数指向的i2c_adapter绑定。返回的参数是一个i2c_client指针。驱动中可以直接使用i2c_client指针和设备通信了。
i2c_device_match 函数根据设备和设备驱动程序之间的不同匹配方式,检查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匹配关系。这个函数通常在 I2C 子系统的设备驱动程序注册过程中使用,以确定哪个驱动程序适用于给定的设备。
i2c_device_probe 函数执行了 I2C 设备的探测操作。它设置中断信息、处理唤醒功能、设置时钟、关联功耗域,并调用驱动程序的 probe 函数进行设备特定的探测操作。
i2c_device_remove 函数执行了 I2C 设备的移除操作。它调用驱动程序的 remove 函数,并进行功耗域的分离、唤醒中断的清除以及设备唤醒状态的设置。
i2c_register_adapter 函数用于注册一个 I2C 适配器。它进行了一系列的完整性检查和初始化操作,并注册适配器设备。然后,注册与适配器相关的设备节点、ACPI 设备和空间处理器。最后,app首页源码遍历所有的 I2C 驱动程序,并通知它们有新的适配器注册了。
i2c_add_adapter 函数用于添加一个新的 I2C 适配器。它先尝试从设备树节点中获取适配器的编号,如果成功则使用指定的编号添加适配器。如果没有相关的设备树节点或获取编号失败,函数会在动态范围内分配一个适配器 ID,并将适配器与该 ID 相关联。然后,函数调用 i2c_register_adapter 函数注册适配器,并返回注册函数的返回值。
i2c_detect_address 函数用于检测指定地址上是否存在 I2C 设备,并执行自定义的设备检测函数。它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地址的有效性、地址是否已被占用以及地址上是否存在设备。如果检测成功,函数会调用自定义的检测函数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创建新的设备实例并添加到驱动程序的客户端列表中。
i2c_detect 函数根据给定的适配器和驱动程序,通过遍历地址列表并调用i2c_detect_address函数,检测I2C适配器上连接的设备是否存在。
这段代码是一个用于检测I2C适配器上连接的设备的函数。下面是对代码的详细解释:
I2C device
i2c_dev_init执行了一系列操作,包括注册字符设备、创建设备类、注册总线通知器以及绑定已经存在的适配器。它在初始化过程中处理了可能发生的错误,并返回相应的错误码。
i2cdev_attach_adapter作用是将I2C适配器注册到Linux内核中,以便在系统中使用I2C总线。它会获取一个空闲的struct i2c_dev结构体,然后使用device_create函数创建一个I2C设备,并将其与驱动核心相关联。
i2cdev_open通过次设备号获取对应的i2c_dev结构体和适配器,然后分配并初始化一个i2c_client结构体,myeclipse jsp 源码最后将其赋值给文件的私有数据。
i2cdev_write函数将用户空间的数据复制到内核空间,并使用i2c_master_send函数将数据发送到之前打开的I2C设备中。
i2cdev_read函数在内核中分配一个缓冲区,使用i2c_master_recv函数从I2C设备中接收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复制到用户空间。
i2cdev_ioctl
i2c_driver
i2c_register_driver将驱动程序注册到I2C驱动核心,并在注册完成后处理所有已经存在的适配器。注册完成后,驱动核心会调用probe()函数来匹配并初始化所有匹配的但未绑定的设备。
I2C 传输
i2c_transfer用于执行I2C传输操作。它首先检查是否支持主控制器,如果支持,则打印调试信息,尝试对适配器进行锁定,然后调用__i2c_transfer函数执行传输操作,并在完成后解锁适配器并返回传输的结果。如果不支持主控制器,则返回不支持的错误码。
i2c_master_send通过I2C主控制器向从设备发送数据。它构建一个i2c_msg结构,设置消息的地址、标志、长度和缓冲区,并将其传递给i2c_transfer函数执行实际的传输操作。函数的返回值是发送的字节数或错误码,用于指示传输是否成功。
i2c_master_recv通过I2C主控制器从从设备接收数据。它构建一个i2c_msg结构,设置消息的地址、标志、长度和缓冲区,并将其传递给i2c_transfer函数执行实际的传输操作。函数的返回值是接收的字节数或错误码,用于指示传输是否成功。
正点原子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platform设备驱动
在深入学习Linux驱动开发时,jq animate源码我们认识到在简单设备驱动编写后,面对复杂外设如I2C、SPI、LCD时,编写驱动变得复杂且重复。为提升驱动代码的重用性和维护性,Linux系统引入了驱动的分离与分层概念,平台设备驱动(platform device driver)正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成为我们与复杂硬件交互的桥梁。
Linux驱动开发中,代码的重用性至关重要。若不进行有效管理,大量重复代码将导致内核文件数量急剧膨胀。因此,提出了驱动的分离与分层策略,将硬件平台相关的设备驱动(如I2C控制器驱动)与特定设备(如MPU六轴传感器)的驱动进行分离,形成统一接口与单一设备驱动,从而简化了驱动文件的编写。
以I2C设备为例,不同平台下的MPU驱动被统一抽象为一个设备驱动,而不是为每个平台分别编写。当需要添加更多I2C设备,如ATC、FT电容触摸屏时,只需针对设备特性编写驱动,而不需重复实现I2C接口逻辑,极大地降低了开发复杂度。
在实际驱动开发中,大部分I2C主机控制器驱动由半导体厂商编写,设备驱动由设备制造商提供,开发者仅需提供设备连接信息,如I2C接口和速度等,将这些信息从设备驱动中分离出来,由驱动程序通过标准方法获取。这种模式下,驱动负责驱动逻辑,seo公司源码设备提供设备信息,两者通过总线进行匹配,实现驱动与设备的高效交互。
总线、驱动与设备的模型构成了Linux驱动分离的基础,其中总线作为月老,负责将设备与驱动进行匹配。当向系统注册驱动时,总线会查找与之匹配的设备,反之亦然。这种设计使得驱动程序编写更加模块化、可维护。
驱动的分层是为了在不同层处理不同的内容,以input子系统为例,它负责管理所有与输入相关的驱动。分层能够简化驱动编写,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platform驱动模型的引入解决了没有总线概念的平台设备驱动问题。platform总线作为bus_type的一个实例,提供了设备与驱动之间的匹配机制。platform驱动结构体定义了probe函数、driver成员以及id_table等关键元素,用于实现驱动与设备的匹配和初始化。
platform设备描述设备信息,通过platform_device_register函数注册到内核中。驱动与设备通过name字段、of_match_table等进行匹配,实现功能的无缝集成。
以LED灯驱动为例,通过platform设备与驱动框架,开发者可以编写设备信息和驱动程序,实现LED灯的控制功能。这一过程包括硬件原理图分析、实验程序编写、设备与驱动编写、测试APP编写和加载测试。
使用platform设备驱动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对Linux驱动进行有效分离,将相似的接口抽象出来,提高代码重用性和维护性。编写platform设备与驱动时,分别关注硬件资源映射、设备初始化、文件操作与系统接口集成,最终实现驱动的加载与卸载。
liunx/centos升级安装intel 网卡驱动driver
创建文件夹并放置驱动包:
在/usr/local/src/创建ee文件夹,将驱动包放至其中。命令可直接在终端执行。
解压缩驱动文件:
在当前目录下解压驱动包,便于后续操作。
切换至源代码目录:
使用cd命令进入驱动程序的src目录。
编译驱动模块:
执行编译命令,生成模块。
移除旧驱动,装载新驱动:
移除系统中旧驱动,加载新驱动。
自动加载新驱动:
编辑/etc/rc.d/rc.local文件,设置重启后自动加载新驱动。
重启系统:
reboot命令,系统重启后自动加载网卡驱动。
在Linux下测试网速:
使用speedtest-cli命令进行网络速度测试。
安装speedtest-cli:
终端输入命令,安装speedtest-cli工具。
一文搞懂Linux内核网络设备驱动(白嫖小知识~)
介绍数据包收包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Linux内核网络设备在数据收包过程中的位置。数据包从被网卡接收到进入socket接收队列的整个过程,首先涉及网络设备初始化。以Intel I网卡的驱动ibg为例,驱动会在加载时调用初始化函数。pci_register_driver函数用于将驱动的各种回调方法注册到一个struct pci_driver变量中。通过PCI ID识别设备后,内核为设备选择合适的驱动。许多驱动需要大量代码使得设备就绪,如设置net_device_ops变量,注册ethtool函数,以及配置软中断。
网络设备启动过程中,igb_probe函数完成设备初始化工作,包括PCI相关的操作和通用网络功能。结构net_device_ops变量包含了网络设备相关的操作函数,例如开启网络设备(ndo_open)时会调用对应的方法。在使用DMA将数据直接写入内存后,实现这一功能的数据结构为ring buffer。预留内存区域给网卡使用,实现数据包的接收。网卡支持接收侧扩展(RSS)或多队列技术,以利用多个CPU并行处理数据包。Intel I网卡支持多队列,其驱动在启用时调用igb_setup_all_rx_resources函数管理DMA内存。
启用NAPI(New API)接收数据包,通过调用napi_enable函数设置NAPI变量中的启用标志位。对于igb驱动,当网卡被启用或通过ethtool修改队列数量或大小时,会启用每个q_vector的NAPI变量。注册中断处理函数,不同驱动实现因硬件而异,一般优先考虑MSI-X中断方式,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最后,打开硬中断,网卡便可以接收数据包。
监控网络设备有多种方式,从最粗粒度的ethtool -S查看网卡统计信息,到sysfs中获取接收端数据包的详细类型统计。sysfs提供统计信息,但驱动决定何时以及如何更新这些计数。/proc/net/dev提供了更高层级的网卡统计,适合作为常规参考。如果对数据的准确度有高要求,必须查看内核源码、驱动源码和驱动手册,以完全理解每个字段的实际含义。
本文仅介绍了Linux内核网络设备驱动的基本概述,未来将深入探讨更详细的内容,欢迎关注后续文章。
linux下usb驱动程序开发有哪些背景及其意义?
在Linux kernel源码目录中driver/usb/usb-skeleton.c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USB驱动程序。我们称为USB骨架。通过它我们仅需要修改极少的部分,就可以完成一个USB设备的驱动。我们的USB驱动开发也是从她开始的。
那些linux下不支持的USB设备几乎都是生产厂商特定的产品。如果生产厂商在他们的产品中使用自己定义的协议,他们就需要为此设备创建特定的驱动程序。当然我们知道,有些生产厂商公开他们的USB协议,并帮助Linux驱动程序的开发,然而有些生产厂商却根本不公开他们的USB协议。因为每一个不同的协议都会产生一个新的驱动程序,所以就有了这个通用的USB驱动骨架程序, 它是以pci 骨架为模板的。
如果你准备写一个linux驱动程序,首先要熟悉USB协议规范。USB主页上有它的帮助。一些比较典型的驱动可以在上面发现,同时还介绍了USB urbs的概念,而这个是usb驱动程序中最基本的。
Linux USB 驱动程序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Linux USB 子系统里注册,并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例如这个驱动程序支持哪种设备,当被支持的设备从系统插入或拔出时,会有哪些动作。所有这些信息都传送到USB 子系统中。
楼主如果想学习如何使用Linux系统,可以百度《Linux就该这么学》,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linux设备驱动程序——i2c设备驱动源码实现
深入了解Linux内核中的i2c设备驱动程序详解 在Linux内核中,i2c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是一个关键部分。本文将逐步剖析其形成、匹配及源码实现,以帮助理解i2c总线的工作原理。 首先,熟悉I2C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主从结构,设备通过从机地址寻址,其工作流程涉及主器件对从机的通信。了解了基础后,我们接着来看Linux内核中的驱动程序框架。 Linux的i2c设备驱动程序框架由driver和device两部分构成。当driver和device加载到内存时,会自动调用match函数进行匹配,成功后执行probe()函数。driver中,probe()负责创建设备节点并实现特定功能;device则设置设备的I2C地址和选择适配器,如硬件I2C控制器。 示例代码中,i2c_bus_driver.c展示了driver部分的实现,而i2c_bus_device.ko和i2c_bus_device.ko的编译加载则验证了这一过程。加载device后,probe函数会被调用,确认设备注册成功。用户程序可测试驱动,通过读写传感器寄存器进行操作。 在设备创建方面,i2c_new_device接口允许在设备存在时加载驱动,但有时需要检测设备插入状态。这时,i2c_new_probed_device提供了检测功能,确保只有实际存在的设备才会被加载,有效管理资源。 深入源码分析,i2c_new_probed_device主要通过检测来实现设备存在性,最终调用i2c_new_device,但地址分配机制确保了board info中的地址与实际设备地址相符。 至此,关于Linux内核i2c驱动的讨论结束。希望这个深入解析对您理解i2c设备驱动有帮助。如果你对此话题有兴趣,可以加入作者牧野星辰的Linux内核技术交流群,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Linux内核技术交流群:获取内核学习资料包,包括视频教程、电子书和实战项目代码
内核资料直通车:Linux内核源码技术学习路线+视频教程代码资料
学习直达:Linux内核源码/内存调优/文件系统/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网络协议栈
linux内核hid触摸源码hid-multitouch.c剖析
在Linux内核中,hid-multitouch.c文件负责实现通用的HID触摸驱动。驱动结构定义在mt_driver中,通过module_hdi_driver()函数构建模块。mt_devices数组定义了设备参数,遵循USB-HID协议,通过HID_DEVICE宏对各个字段赋值。
mt_probe()函数执行初始化和配置多点触摸设备的操作,根据设备特性设置属性,启动硬件,并创建sysfs属性组。hid_parse()函数调用hid_open_report()解析HID报告,通过遍历数据并调用特定函数解析。hid_hw_start()函数启动底层HID硬件,而hid_connect()函数则实现连接功能。
对于需要通过USB接入触摸面板且满足HID协议的场景,可以使用hid-multitouch.c。接上两块触摸面板后,内核生成对应的设备节点链接。验证结果显示,内核能够正常解析触摸面板的数据,触摸事件上报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