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t��� Դ��
2.OpenHarmony 3GPP协议开发深度剖析——一文读懂RIL
3.BSD协议是框架l框如何处理AT&T源代码版权问题的?
4.阿里开源分布式事务框架seata落地实践
at��� Դ��
互联网上关于 AT 指令的教程多集中在如何使用 AT 固件开发产品,而对 AT 解析器设计的源码研究却相对较少。这是框架l框因为大多数开发者使用现成的 AT 固件,而开发 AT 固件的源码人员较少,设计解析器的框架l框人更是凤毛麟角。芯片原厂通常不公开 SDK 源码,源码tcp校验和源码导致了这类内容在网络上的框架l框稀缺。因此,源码关于 AT 解析器的框架l框文章较少,主要关注点在如何使用模块和 MCU 控制 AT 指令。源码
为了编写出好的框架l框 AT 解析器,首先需要理解 AT 指令的源码规则,明确不同指令之间的框架l框共性和差异。AT 指令的源码语法格式可以参考相关文章,而具体实现则需要基于这些规则。框架l框解析器需具备识别指令规则、处理特殊字符和指令数据混合传输的能力。
以乐鑫的 AT 解析器 esp-at 为例,它遵循 3GPP TS . 语法规范。解析器需实现处理 AT 指令的共性和差异性内容,比如启动 AP 热点指令(AT+CWSAP=,,,)的解析,其中涉及中文和非 ASCII 字符的处理。中文等非 ASCII 字符的兼容性通常依赖于兼容 ASCII 的编码格式,如 GBK、GB、UTF-8 等。解析器理论上能支持这些编码,但实际使用时,弹幕直播互动源码用户输入的 ssid 和 pwd 可能会被路由器误解,原因在于 Wi-Fi 模块和路由器间编码格式的匹配问题,需要通过 Wi-Fi 扫描来获取编码信息并进行转换。此外,处理指令与数据混合传输也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多路数据传输场景中,需要合理管理串口通信,确保数据的独立完整。
乐鑫提供的解析器支持两种数传模式:normal 模式和 passthrough 透传模式,适用于单个或多个连接场景。在有多路 socket 连接时,解析器需管理数据缓存,确保每一路连接的数据独立完整地通过 AT 串口传递。解析器的实现需要进行大量测试,以确保逻辑正确性和特殊字符支持的准确性。
AT 解析器的开发过程复杂,需要细致的逻辑处理和全面的测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实现一个 AT 解析器,体验其中的挑战与乐趣。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OpenHarmony 3GPP协议开发深度剖析——一文读懂RIL
市场上针对终端操作系统3GPP协议开发的相关资料较为稀缺,即便在Android领域,相关学习文档也较为有限,更不用说专门的协议开发书籍了。这可能与市场需求有关,目前市场上从事前后端软件开发的龙门起爆公式源码人员最多,包括我自己。
鉴于我在某手机协议开发团队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协议的AP侧和CP侧开发都有所涉猎,因此我尝试基于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简称“OpenHarmony”)源码编写一些内容,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协议开发领域,尽可能将3gpp协议内容与OpenHarmony电话子系统模块相结合进行讲解。据我所知,目前终端协议开发人才非常紧缺。首先声明,我不是协议专家,且已离开该领域五六年,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谈到终端协议开发,我首先想到的就是RIL。
CP:Communication Processor(通信处理器),通常理解为modem侧,也可以理解为底层协议,这部分由各个modem芯片厂商完成(如海思、高通)。
AP:Application Processor(应用处理器),通常指手机终端,通常理解为上层协议,主要由操作系统Telephony服务进行处理。
RIL:Radio Interface Layer(无线电接口层),通常理解为硬件抽象层,即AP侧将通信请求传给CP侧的二开棋牌源码中间层。
AT指令:AT指令是应用于终端设备与PC应用之间连接与通信的指令。
常规的Modem开发与调试可以使用AT指令进行操作,而各家的Modem芯片的AT指令都会有各自的差异。因此,手机终端厂商为了能在各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中集成不同modem芯片,需要进行解耦设计来屏蔽各家AT指令的差异。
于是,OpenHarmony采用RIL对Modem进行HAL(硬件抽象),作为系统与Modem之间的通信桥梁,为AP侧提供控制Modem的接口,各Modem厂商则负责提供对应于AT命令的Vender RIL(这些一般为封装好的so库),从而实现操作系统与Modem间的解耦。
框架层:Telephony Service,电话子系统核心服务模块,主要功能是初始化RIL管理、SIM卡和搜网模块。对应OpenHarmony的源码仓库OpenHarmony/telephony_core_service。这个模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后期单独再做详细解读。
硬件抽象层:即我们要讲的RIL,对应OpenHarmony的源码仓库OpenHarmony/telephony_ril_adapter。RIL Adapter模块主要包括厂商库加载,业务接口实现以及事件调度管理。主要用于屏蔽不同modem厂商硬件差异,为上层提供统一的接口,通过注册HDF服务与上层接口通讯。
芯片层:Modem芯片相关代码,成品直播源码在哪即CP侧,这些代码各个Modem厂商是不开放的,不出现在OpenHarmony中。
硬件抽象层又被划分为hril_hdf层、hril层和venderlib层。
hril_hdf层:HDF服务,基于OpenHarmony HDF框架,提供hril层与Telephony Service层进行通讯。
hril层:hril层的各个业务模块接口实现,比如通话、短彩信、数据业务等。
vendorlib层:各Modem厂商提供的对应于AT命令库,各个厂商可以出于代码闭源政策,在这里以so库形式提供。目前源码仓中已经提供了一套提供代码的AT命令操作,至于这个是针对哪个型号modem芯片的,我后续了解清楚再补充。
下面是ril_adapter仓的源码结构:
本文解读RIL层很小一部分代码,RIL是如何通过HDF与Telephony连接上的,以后更加完整的逻辑梳理会配上时序图讲解,会更加清晰。首先,我们要对OpenHarmony的HDF(Hardware Driver Foundation)驱动框架做一定了解,最好是动手写一个Demo案例,具体的可以单独去官网查阅HDF资料。
首先,找到hril_hdf.c文件的代码,它承担的是驱动业务部分,源码中是不带中文注释的,为了梳理清楚流程,我给源码关键部分加上了中文注释。
上述代码中配置了对应该驱动的moduleName为"hril_hdf",因此我们需要去找到对应驱动的配置文件,以HiDV开发板为例,它的驱动配置在vendor_hisilicon/HiDV/hdf_config/uhdf/device_info.hcs代码中可以找到,如下:
这里可以发现该驱动对应的服务名称为cellular_radio1,那么telephony_core_service通过HDF与RIL进行通信肯定会调用到该服务名称,因此无查找telephony_core_service的相关代码,可以很快定位到telephony_core_service/services/tel_ril/src/tel_ril_manager.cpp该代码,该代码中有一个关键类TelRilManager,它用来负责管理tel_ril。
看tel_ril_manager.cpp中的一个关键函数ConnectRilAdapterService,它就是用来通过HDF框架获取RIL_ADAPTER的服务,之前定义过RIL_ADAPTER_SERVICE_NAME常量为"cellular_radio1",它就是在vendor_hisilicon/XXXX/hdf_config/uhdf/device_info.hcs中配置的hril_hdf驱动对应的服务名称。
BSD协议是如何处理AT&T源代码版权问题的?
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Bill Joy完成了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BSD)的首个合并,包含了Pascal系统和ex编辑器,标志着BSD的诞生。最初发行的大约三十份免费拷贝迅速传播。在年,随着用户群体的壮大,2BSD版本发布,升级了Pascal系统、vi和termcap,这些Unix用户熟知的工具,再次免费提供。直到2.BSD,这个版本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运行。
随着VAX计算机的普及,年末3BSD应运而生,这是Berkely的第一个VAX版本,包含了C Shell、大量附加程序和VAX版的Unix标准工具。年,Bill Joy推出了4BSD,集成了Pascal编译器、Franz Lisp系统和邮件处理系统,支持DARPA网络,并采取了以大学为单位的版权控制模式。
同年,成立了专门的CSRG小组,负责BSD的后续发行。年6月,4.1BSD发布,正式开启BSD版本命名的新规则,以4.1开始,后续仅在小版本号上升级。4.2BSD在年8月发布了,短短个月内就分发了多份许可证,声誉大增。年和年,4.3BSD和4.3BSD-Tahoe相继发布,其中4.3BSD-Tahoe首次实现了内核的机器独立性,极大地推动了BSD的移植适应性。
由于BSD使用了部分AT&T Unix代码,随着AT&T源代码费用的增长,一些厂商希望获得BSD的无版权限制版本。年6月,Berkely发布了"Networking Release 1",这是第一份完全无AT&T Unix源代码的自由再发行版本,允许用户修改和分发代码,无需AT&T许可,这是BSD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自由软件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阿里开源分布式事务框架seata落地实践
seata是阿里巴巴研发的分布式事务框架,提供AT、TCC、SAGA和XA事务模式。本文以物流后台服务为例,介绍了seata框架的落地实践,包括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有道精品课教务系统采用springcloud构建分布式集群服务,存在分布式事务需求。seata框架能实现全局事务,并满足业务需求,灵活兼容多种事务模式,确保数据强一致性。物流业务案例展示了seata框架落地过程及问题解决办法,供读者学习讨论。
物流业务案例中,seata框架由三个组件构成:全局事务状态维护、全局事务范围定义及分支事务管理。seata服务端部署采用解压并执行bin/seata-server.sh启动,配置文件registry.conf与file.conf决定注册中心和配置信息获取方式。使用consul做注册中心,需在registry.conf中修改配置。需确保global_table、branch_table和lock_table在数据库中预建。
客户端配置包括引入seata组件、配置file.conf和registry.conf文件,并在application.yml添加seata配置。此外,替换项目数据源以完成客户端配置。分布式事务分为AT和TCC模式,分别基于本地ACID事务和自定义分支事务管理。TCC模式需定义服务接口和上下文,实现分支事务逻辑。
在实际部署中,常遇到client TM/RM注册TC失败问题,需确保seata项目正确部署到线上环境。高可用部署依赖注册中心模式,需将file.conf信息存至consul。解决namespace支持问题,需修改源码中的Configuration和RegistryProvider接口实现类。全局日志插入问题需调整seata数据源连接部分代码。
利用SPI机制实现自定义组件,seata提供SPI服务发现机制,允许在服务间通过接口调用服务,避免耦合。通过修改ConsulRegistryProvider类并更新META-INF/services目录,可替换seata实现类。为简化配置,可将自定义实现类和公共client配置封装到common-seata工具包中。
物流场景中,通过引入common-seata工具包,实现基于TCC的全局事务链路。当执行成功,可在server端查看日志;若执行失败,进行回滚以删除生成的单据。
本文总结了seata框架部署与使用的关键步骤和技术细节,针对项目落地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后续文章将继续深入seata实现分布式事务的核心原理和技术细节。文章由有道技术团队邓新伟撰写,已获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