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距離清邁市中心約2小時車程的清邁惠宜康村(Huai-E-Khang)是一個傳統克倫族部落,部落裡滿載克倫族婦女對傳統織染技藝的克倫熱情與使命,也承載了一份台灣人與克倫族的族部之緣不解之緣。
在泰緬邊境的落保錄著山上,少數民族克倫族(Karen)生活了數百年,存傳涼爽怡人的統織源码之家企业旺铺源码氣候以及物產豐饒的樹林,讓克倫族與大自然共生共存,染技克倫族人在此種米植菜,藝紀與泰更利用大自然賜予的段台物資,製成天然染料,灣人儘管在21世紀的緬邊今天,克倫族的不解婦女們仍會利用閒時動手織布染布,並裁剪成日常所穿的清邁全新虚拟实物源码衣服和裙子。
在克倫族語裡,克倫Che Su Mo意為媽媽的族部之緣黑衣服,在克倫族傳統中,已婚婦女要穿上黑色的衣服,而惠宜康這個村落的村長艾莉(Aeri)就像媽媽一樣,照顧著大家。
2013年艾莉認識了來自台灣的林良恕,林良恕向克倫族婦女購買布料,再製成產品到城裡販售,自此之後惠宜康村的婦女們由艾莉帶頭,正式以Che Su Mo這個團體的名義對外,開始販賣天然染的电视源码输出功放布料。
在惠宜康村落的周遭有一片被當地人稱為「女人森林」的大片樹林,樹林裡有著天然染所需的各種自然資源,例如薑黃、芒果樹皮、木蝴蝶樹皮、藥材果實、植物樹根等,當地婦女會到樹林裡取材,掌上仓库app源码而這也代表森林不能被開發,艾莉希望做到文化、技藝傳承又能顧到環境。
說起林良恕和克倫族的淵源,起源自長年在泰緬邊境工作和生活的林良恕,因緣際會成立奇姆娃手織品(Chimmuwa)這個品牌,Chimmuwa來自克倫族語,代表未婚少女身穿的白色長袍,而奇姆娃更有著林良恕對克倫族的感情。
林良恕經常開車到達府(Tak)或清邁山上,收購克倫族婦女所織布料,再由奇姆娃工作室的溯源码燕窝申请織女加工成為電腦包、錢包或側背包等大眾會用的日常物品,透過向部落婦女收購布,奇姆娃希望讓婦女們多一份經濟保障。
由於有客人好奇這些織品來源,近幾年奇姆娃進一步和克倫族部落合作,開辦織染工作坊,從2015年開始舉辦第一個工作坊,到目前為止已經和4個清邁山上的克倫族部落合作,惠宜康村就是其中一個。
奇姆娃泰國負責人溫巧如是另外一個和克倫族結緣的台灣人,她帶領參與織染工作坊的學員,除了學習織染技術外,也參與克倫族的日常生活,例如加入農活、與族人一起到山林裡採摘果實,以及染布所需的天然染料。
但隨著人口老化,克倫族的傳統織布工藝恐怕將漸漸消失,織布本就不是克倫族婦女的主業,她們只有利用農閒的時候才會織布,許多年長的婦女身體日漸衰弱而不能再織布,有些年輕的婦女則是去鄰近菜園或農田擔任雇工,以獲取更多的報酬,傳統布料的生產日益衰減。
溫巧如說,工作坊安排讓克倫族婦女擔任學員的老師,克倫族婦女因此知道自己的傳統技藝是有價值的,她也希望藉此讓年輕一代願意回頭學習族群的傳統手藝,重拾對織布的驕傲和熱情。
織布不只是收入來源的一部分,更是自我療癒的過程。艾莉說,部落婦女身上背負著重責大任,包括打理三餐、照顧小孩,還要想辦法為家庭找經濟來源,容易心浮氣躁,透過織布過程,部落婦女能靜下心自我對話。
現在的惠宜康村不但提供布料,更是一個學習中心,他們不光和奇姆娃合辦工作坊,清邁皇家大學的國際交換生每年都會上山學習織染技藝。
艾莉說,年長的婦女幫忙事前準備工作,既有參與感,又能有簡單收入,族人對於能夠教導新生代織染技術,感覺有意義也特別開心。
新聞來源
- 台人與邊境不解之緣 助清邁克倫族保存傳統織染技藝(中央社)
延伸閱讀
- 賴樹盛的邊境漂流:「我的心還遺留在泰緬邊境」
- 泰國反迫遷行動正在發生:為什麼克倫族人要回國家公園內生活?
- 當我拿起那件白底紅線傳統服,就想起到泰北為「甲良族」孩子教中文的日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