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博客
2.20个极品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_指标公式
3.ä»ä¹å«âå客âï¼
4.请问什么叫博客呀?
什么叫博客
1. blog(=部落格)=Weblog=网络日志(=网志);
2. blogger,脉动脉动就是视频首页写blog的人。
博客(Blog),源码是一种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官网 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脉动脉动博客充分利用网络互动、视频首页jsp公司源码更新即时的源码特点, 让你最快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 你可以发挥无限的表达力, 及时记录和发布个人的生活故事、闪现的官网灵感等;更可以文会友, 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脉动脉动
什么是视频首页博客?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源码Blog,官网是脉动脉动Weblog的简称。Weblog,视频首页其实是源码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该词最早是在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Blog究竟是什么?说了半天,其实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记录着blog个人所见、所闻、所想,涨幅怎源码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方兴东建立的;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博客与黑客的区别
博客一词的创始人方兴东先生对于博客与黑客的区别有这样一段论述:①博客与黑客一样,也是“知识工人”的一种类型(注:这里所说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区成员那样的生产性而非破坏性黑客)。黑客的力量与其说来自于他本人作为“知识个体户”的智力,不如说来自于一种组织机制。而这种组织机制——开放性、自组织、自我优化,恰恰是由知识的充分共享——源代码的开放——来保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黑客与其说是指人,不如说是指一种全新的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交流方式。与黑客不一样的是,博客从一开始首先就是指一种网络交流方式——继Email、BBS、IM(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一种媒体形式——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换言之,仅从字面上讲,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个人,首先是指“我们”,其次才是指“我”——通过多链接的、“序曲——导言”式的网络日志,使“我”成为“我们”,并让更多的人汇入到“我们”中来的“我”。知识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的血缘。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里,借用邓恩的诗句来说,“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大地的一部分。单个的博客不是一个自足的点,而是一个知识网络上的节点。相对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显地表现出“节点”的性质来。②与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识门槛低得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类迅速成长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这个兴趣即可。博客的下单助手源码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权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链接而已。另外,博客的读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链接。因此,与传统媒体不一样,博客往往不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过已有或潜在(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链接,把注意力引向一个个“他者”。最重要的是,博客通过把读者引向读者自己,让读者逐渐成为作者。从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变成提供者。
什么是博客服务供应商
博客服务供应商Blog Service Provider(BSP)
为博客作者和读者提供服务,将博文呈现给博客读者,是博客内容的载体。BSP的服务质量影响着博客用户的使用状况,并影响着随之而来的一些增值服务应用。因此BSP们需要提高博客平台的服务质量,提升博客作者和博客读者的满意度。
目前国内的BSP市场基本呈现三类并存的形式。
一类是独立运营的BSP,比如Blogcn, Blogbus等;
一类是基于传统的门户网站而建立起来的BSP,比如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
一类是借助关联产品建立起来的BSP, 比如百度空间、网易空间、QQ空间、MSN Space等。
就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来看,腾讯QQ空间、新浪博客、网易、搜狐等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功能来看,有文字博客,如新浪博客、博客中国等;博客,如拉风网、fotoblog等;移动博客,如万蝶移动博客;视频博客,如酷6网、土豆网、孕味十足网等。
博客的发展历史
博客的发展史漫长而曲折,从因特网出现伊始博客即以某种形式存在。事实上,有一个早期的网页和博客的形式很类似——站长提姆•李博纳(Tim Berners-Lee,因特网发明人)定期更新该网站及其他一系列的网站(当时的数目仅为个)。
后来,博客演变成一种分享个人心得及其他一些个人认为是有用信息的方式。从发展之初,博客就带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很棒的在线写日志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绝佳的交流工具。
而后的到年间,NCSA和网景的“What’s New”栏目,也有着博客网站的雏形。博客真正的中介后台源码历史可以从年代中后期开始。
年Jesse James Garrett发表在Camworld的网络旅行日记,是点燃博客社区之火的导火索,从此博客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年8月,Para(就是现在Blogger.com的前身)在网上免费发布了Blogger软件。而此前,算得上博客的人大概还只有几打而已。结果,这样一来,如同干柴碰上烈火,许多人利用这个软件作为武器,进入博客队伍。博客队伍开始迅速繁衍开来。
到年,博客开始成千上万涌现,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年9月日: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重要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正是这场恐怖的袭击,使人们对于生命的脆弱、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最即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年是博客发展的关键一年,企业思想先驱,如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创业家盖川崎(Guy Kawaski)等人都开始体验到博客的威力,事实上,如今的经济类读者都必须为作品开设博客才算完整,《财富》、《商业2.0》等全球性商业杂志也纷纷感受到博客的效用,全世界的企业都开始关注这个领域。
到年全球已有万以上的人加入写博客的行列。到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一亿。虽然与亿以上的网民相比,还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博客的影响力,却早已超出了他作为个人、甚至作为自己所在行业的原有范围。开始引起主流的媒体的强烈关注,并明显感受到博客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除了美国,英国、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博客也形成声势。亚洲,包括中国也开始感受到博客的脉动。 年,博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并得到快速发展, 年,博客得到规模性增长; 年,中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更是超过 万个。截止到年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万个,博客作者人数达万,linux reader 源码平均近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
伴随着注册数量的增多,博客以极快的速度融入到社会生活中,逐步大众化,成为基于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并随之带来一系列新的应用,诸如博客广告、博客搜索、企业博客、移动博客、博客出版、独立域名博客等创新商业模式,在未来几年内,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
博客和传统网站有什么不同?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博客比传统的静态网站更加吸引人。博客在你每次访问的时候都会提供可读、可视、可听到新内容,也会使在线联系更加方便和快捷。可以预言者不久的将来,博客或者类似博客的事物将会取代类似宣传册的传统网页。
博客和传统网站不同,是因为博客:
1. 互动性更强
2. 内容更口语化
3. 使用快速发布(instant-publishing)软件创作,不需要技术经验,也不必有专家或IT技术人员支持。
4. 快速把更新内容传递给相关读者——而不需要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
5. 和静态网站相比,频繁的更新令博客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更高。
可见,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博客会比传统网站更有效率。
博客订阅服务
相较于传统上对订阅的理解,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订阅博客订阅越来越深入日常生活,现在大多数的新闻网站和博客网站都提供RSS订阅的功能更。RSS 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您一般需要下载和安装一个RSS阅读器来管理这些新闻,在线方式是现在更加流行的方式,不用安装附加的软件,在任何上网的地方就能够获得你想知道的内容而无需做任何的数据迁移工作,订阅后,您将会及时获得所订阅的最新内容
关于博客的一些说法和比喻
我搜索了一下,对于博客的说法,网上有如下一些论调和比喻,列举出来,对大家理解博客是有好处的:
——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old media)→ 新媒体(new media)→ 自媒体(we media)。
总之,博客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快速演变中的互联网新应用。在《市场术语》中对博客的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创始人Evan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佩姬?努南的解释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其他说法还有: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网络生态”,是“草根记者”……
成为一名博客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要你原意(“原意”应为"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成长为一名博客。
博客与Web 2.0
博客已经扩展出了几种应用,如播客等。博客可以作为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内容中心,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和展现自己的地方。博客也应成为现在非常流行的“个人空间”的核心应用。
博客搜索
博客搜索,是搜索引擎针对博客内容所提供的搜索服务。随着博客的兴起,各大搜索引擎纷纷推出了博客搜索功能。如果你的博客能被抓取到各大搜索引擎博客搜索的索引库中的话,那将会给你的博客带来更多的访问量。那么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让搜索引擎收录你的博客。
各大搜索引擎博客网站登录入口>> æ¹å ´ä¸ï¼
è°æ¯å客ä¹ç¶ï¼
å客çåºç°ææ¯è¿å å¹´çäºæ ï¼ä½æ¯è¦ä¹¦åå客åå²ï¼å´ä¸æ¯ä¸ä»¶è½»æ¾çäºæ ã许å¤å²æå¿ é¡»åææâå¤è£âä¸æ ·å»æ±è¯ï¼èä¸åæ§åäºè®®é¢å¤ãæ¯å¦è°æ¯âå客ä¹ç¶âï¼è¿ä¸ªé®é¢æ³è¦æä¸ä¸ªæç¡®ççæ¡æ¯ä¸å¯è½çï¼å 为çµæ¶å°è®¸å¤å¤§åé¼é¼ç人ç©ã
ææ©çå客åå
é¦å ï¼åªä¸ä¸ªæ¯ææ©çå客ç½ç«ï¼æ¾ç¶ææ©çå客æ¯ä½ä¸ºç½ç»âè¿æ»¤å¨âçä½ç¨åºç°çï¼é£å°±æ¯æéä¸äºç¹å«çç½ç«ï¼å¹¶ä½ç®åçä»ç»ãå æ¤æ人认为æµè§å¨åæ人Marc Andreesenå¼åçMosaicçWhatâs Newç½é¡µå°±æ¯ææ©çå客ç½é¡µãJustin Hallçé»ç¤¾ä¼é¾æ¥ç½é¡µï¼/weekly/gibson.htmlï¼ï¼âç¨ä¸äºå¤ä¹ å°±ä¼æäººä¸ºä½ æµè§ç½ç»ï¼ç²¾éå 容ï¼å¹¶ä»¥æ¤ä¸ºçï¼çç¡®åå¨çè¿æ ·çéæ±âã
ææ©çå客
Userlandå ¬å¸CEO Dave Winerï¼å¨å¹´å¼å§è¿ä½çScripting Newsï¼www.scripting.comï¼å¼å§çæ£å ·å¤äºå客çåºæ¬éè¦ç¹æ§ã并ä¸ä»å°è¿äºåè½éæå°å 费软件âFrontierèæ¬ç¯å¢âãä¸è¿ï¼è¿ä¸ªç®ä¸ç®æ¯çæ£çææ©å客ï¼äºè®®é¢å¤ãæ人认为ï¼ä»å½¢å¼ä¸è¯´ï¼æ¯Jorn Bargeräºå¹´åºå»ºç«äºä»å¤©å客ç½ç«çåºæ¬æ¨¡æ ·ï¼å½æ¶çåå§æ¨¡æ ·å¯ä»¥ä¸ç½çå°ï¼/ï¼ã
ç½ç®¡äººå使ç¨logï¼log filesï¼æ¥æ称âç³»ç»è®°å½æ件âï¼å æ¤å å¹´åå¦æä½ ç¨googleæ¥æ¥weblogï¼æ¥åºæ¥å¤§å¤é½æ¯ä¾å¦Seacloakè¿ç§ç½ç«æµéåæ软件ï¼èä¸åä»å¤©çæ£çweblogã
ææ©ä½¿ç¨âweblogâè¯æ±
å¹´æï¼Jorn Bargerè¿è¡çâRobot Wisdom Weblogâï¼/netlit/index.htmlï¼ç¬¬ä¸æ¬¡ä½¿ç¨weblogè¿ä¸ªæ£å¼çååãè³ä»ï¼å¨å客é¢åï¼ä»è¿æ¯ä¸ä½é常æå½±ååç人ç©ãJorn Bargerçè´¡ç®ä¸»è¦ä½ç°å¨å½¢å¼ä¸ï¼ä»å°logçæä¹ä»æ¥è¿èªæµ·æ¥å¿é£ç§æ 人称ãæ客è§ãæºæ¢°å¼åä½ï¼è½¬æ¢æè¾æ¥è¿æ 游æ¥å¿çâæ人称ãæ个æ§âçèªç±ä¹¦åã ç±Matt Haugheyåèµ·ç社åºå客ç½ç«Metafilter è½ç¶è¢«äººå¹¿ä¸ºæ¹è¯ï¼ä½æ¯å¾é¿ä¸æ®µæ¶é´éï¼å®çç¡®æ¯æ¯å ¶ä»å客ç½ç«æ´æææã
ææ©ä½¿ç¨è¯æ±âblogâ
èç®åææµè¡çè¯æ±âblogâï¼ä¸è¬å ¬è®¤ä¸ºæ¯Peter Merholzï¼/archives/.htmlï¼å¨å¹´æå½åçãå¹´5ææ¥ï¼Peter Merholzå¨é¢ä¸ºâè¯æ±æ¸¸æâçå¸åä¸å¦æ¤åå¿éï¼
æä¸ç´å¾å欢è¯æ±ï¼å欢ä¸éå°çè¯å°±é»å°è¯å ¸éé¢ãæå欢è¯æ±æ¸¸æï¼è¯æºå¦æ´æ¯æ趣ã没ææ³å°è¿ç§ç±å¥½å± ç¶äº§çäºå½±åï¼å¤§çº¦å¹´4ææè 5æï¼ç¡®åçæ¶é´å·²ç»è®°ä¸æ¸ æ¥ï¼ï¼æå¨èªå·±ç主页ä¸è´´åºä¸ä¸ªå¸åï¼âæå³å®æweblogåé³ä¸ºweeâ- blogï¼æè 缩å为âblogââãæä¹æ²¡æå¤æ³ï¼å°±æè¿ä¸ªè¯æ±ç¨è¿äºæçå¸åä¸ï¼åæ¥å¤§å®¶åé®ä»¶ä¹å¼å§ä½¿ç¨ãKeith Dawsonæblogæ¶è¿äºâè¡è¯æ¥è¯¢âä¸ãä½æ¯ï¼å¦æä¸æ¯å¹´8æï¼Pyraåå¸Bloggerçè¯ï¼è¿ä¸ªè¯æ±å¯è½å°±æ ç¾èç»ã
Peter Merholzç±æ¤å°blogåæå¨è¯ï¼åæ¥æ´è¡çåºbloggingãbloggeræè I blogãBlogsphereï¼å客ä¸çï¼çç说æ³ã
åå®¢è½¯ä»¶å·¥å ·
å¹´ï¼ä¹æ¯å客å¼å§é«éå¢é¿çä¸å¹´ï¼ä¸»è¦æ¯ç±äºBloggerãPitaãGreymatterãManilaãDiarylandãBig Blog Toolçä¼å¤èªå¨ç½ç»åºçåå¸çå 费软件çåºç°ï¼èä¸å®ä»¬å¾å¾è¿æä¾å è´¹çæå¡å¨ç©ºé´ãæäºè¿äºï¼ä¸ä¸ªå客就å¯ä»¥é¶ææ¬å°åå¸ãæ´æ°åç»´æ¤èªå·±çç½ç«ãå ¶ä¸å¹´8æPyraå ¬å¸åºåçBloggeræ¯ææµè¡åææå½±åçå·¥å ·ã
æå客å¦æ¤åéï¼âé¦æ¬¡ä½¿ç¨bloggerçæå¡æ¶åå°äºå¾å¤§çéæ¼ãæ´ä¸ªæ¥å£ç«ç¶å¯ä»¥å¦æ¤å®¹æä¸æï¼åºçç»æä¹æ¯åæ ·ä»¤äººæå¨ãè¥æ¯å¸¦çä¸äºç»éªå¼å§å»ä½¿ç¨Radio Userlandåï¼ç¼æ³ªæ ¹æ¬å°±æ¯æ»´å¨é®çä¸ãæç¹åæ¯emacså½å¹´ç»æçæè§ï¼æ æä¸è½ãè½»æ¾ä¸æãæä¼å°è¿äºè½¯ä»¶ä¸æå¡æ主è¦å½åäºï¼è¿æ¯å©é¿ï¼ï¼CSS以åCMSçåå±ãåè æä¾å 容ï¼contentï¼ä¸å½¢å¼ï¼layoutï¼çå离åºç¡ï¼åè ä¿ä½¿ç¨åºè®¾è®¡å¸å¼å§æè并æä¾ä¸ç§è®©æ´æ°ç½é¡µæ´ç®åçæ¥å£ãâ
å½æ¶ï¼Pyraå ¬å¸æçä¸æ¯ç½ç»åºç软件çâ梦ä¹éâãä½æ¯ï¼è¿ç§æå并没æä¸ºå ¬å¸å¸¦æ¥å©æ¶¦ï¼çè³ç±äºè´¢å¡ååï¼å¹´1æå ¬å¸å¤§è£åï¼å¹¶ä¸å£æ°è£å°äºæéï¼åªçä¸ä¸åæ£å¼åå·¥Evan Williamsï¼ä»æ¯åå§äººä¹ä¸ã梦ä¹éä¹å崩离æï¼å¦ä¸ååå§äººæ¯æ°è±æ ¼å °äººMeg Hourihanãä¸è¿ï¼å°å¹´ï¼Blogger.com被Googleè´å¹¶ï¼ç»äºç®æ¯è¦å°½çæ¥ã
å°åºä»ä¹å«å客ï¼
æåï¼ä¹æ¯æéè¦çé®é¢å°±æ¯ï¼å°åºä»ä¹å«å客ï¼å®ä¸ä¸ªäººç½ç«ã社åºãç½ä¸åç©ãå¾®åé¨æ·ãæ°é»ç½é¡µç究ç«æä»ä¹åºå«ãç±äºå客形å¼æ¬èº«å°±æ¯ç»¼åäºå¤ç§åæçç½ç»è¡¨ç°æ¹å¼ï¼å æ¤è¦ä¸¥æ ¼çå®è¿ä¸ªâæ··è¡å¿âä¸å¤ªç°å®ï¼èä¸ä¸è½è¿äºé·å ¥å½¢å¼ä¸»ä¹ãéçæ¼åï¼å客çå½¢å¼ä¼è¶æ¥è¶å¤æ ·æ§ã æ人åéï¼âblogçç¡®åå¨è¿ç§ç°è±¡ã许å¤æ°é»åªä½ï¼æ¯æ¹è¯´åçé¡¿é®æ¥ï¼ä¸ºäºå¼ºè°blogæ人å´èµ·çç°è±¡ï¼å¸¸ç¨blogger.comç使ç¨äººæ°ï¼ç®å为,ï¼æ¥ä½æéï¼èä¸ç®¡å ¶å 容ç¹è´¨æ¯å¦ç¬¦åblogãäºå®ä¸ï¼æ们ä¹å¾å®¹æ认为使ç¨moveable typeãgreymatterãb2ãbloggerãpmachineççweblogå·¥å ·é½æ¯blogäºãè³æ¤ï¼blogæ没æç¹å¾å·²ç»ä¸éè¦ï¼éç¹æ¯ä»ä½¿ç¨ä»ä¹è½¯ä»¶ææå¡ãæçè³è§å¾ï¼è¯´è¿äºè½¯ä»¶ææå¡å©é¿äºblogç¯åºæ¬æ²¡éï¼ä½å ¶å®æ´ä¸ªæ°åä¸ç¾¤ä¼ä¹æ¯å 为è¿äºè½¯ä»¶åæå¡ï¼èå°ææ类似çæ´»å¨ï¼ç®¡ä½ 符ä¸ç¬¦åblogçä»»ä½ç¹è´¨ï¼å ¨é½å¸æ¶å°blogçé»æ´ä¸ï¼è·¨è¿é£äºæ¾ç»è¯å¾åç±»çä¼å¾ãâ
ç±äºå客并ä¸æ¯çº¯ç²¹çææ¯åæ°ï¼èæ¯ä¸ç§éæ¸æ¼åçç½ç»åºç¨ãå客天ç¶çèæ ¹æ§ï¼ä¹å³å®äºæ们å¾é¾æ¥è®¤å®ä¸ä¸ªæ£å®çå客å ç¥ï¼ä¹æ æ³æ£å¼è®¤å®è°æ¯âå客ä¹ç¶âãå°äºç°å¨ï¼æ³æ¥ä¹æ²¡æ人æ¢äºæ´ä¸è¿é¡¶å¸½åãå¦åï¼ä¸å®ä¼è¢«æå¾å¤´ç ´è¡æµã
å客ç®åçç¼å¹´å²
å¹´6æï¼æå¤èçå客ååââNCSAçâWhatâs New Pageâç½é¡µï¼ï¼æ ¹æ®ä»èªå·±çæ¡£æ¡è®°å½ï¼ã
å¹´9ææ¥ï¼Memepoolå¼å§åºçï¼ææ©çé¾æ¥æ¯å ³äºâAlex Chiuâs Eternal Life Deviceâã
å¹´ï¼Peter Merholz以缩ç¥è¯âblogâæ¥å½åå客ï¼æ为ä»å¤©æ常ç¨çæ¯è¯ã
å¹´5ææ¥ï¼Camå¨ä»ä¸ªäººå客ç½ç«Camworldä¸åéï¼âDave Winerå¼å§äºææ©çå客ç½ç«ï¼Camworldæ ééçå°è¡¨ç¤ºï¼æ¨¡èå追éScripting Newsãâ
å¹´4ææ¥ï¼Weblogs eGroupsçé®ä»¶å表ç»æ¢ï¼Jorn BargeråDave Winerçé¼»ç¥ä¹äºå¼å§å ¬å¼åã
å¹´8ææ¥ï¼Wineå¨FoRKçé®ä»¶å表ä¸è´´åºå¸åï¼çåäºåµã
å¹´æï¼Jakob Neilsen表示ï¼â...ä¸è¬çå客ç½ç«é½ä¸å¿å读âã
å¹´ææ¥ï¼Dave Wineræ示ä»çScripting Newsæ¯ææ©çå客ç½ç«ï¼ç¶åä»ä¼é å°å°è¿é¡¹è£èªå½äºä»å¾å°éçåè¾ââWWWçåæ人Tim Berners-Leeã
å¹´æï¼ä¸è¿Winerå¾å¿«ç»èªå·±æ¾å°äºå¦ä¸é¡¶æ¡å ï¼Scripting Newså°ç½ç«çå£å·å为ï¼äºèç½ä¸æç»è¿è¡æ¶é´æé¿çå客ç½ç«ï¼å¼å§äºå¹´4æ1æ¥ã
å¹´ææ¥ï¼UserLandåå¸SuperOpenDirectoryï¼å¸ææ为ç®å½å建çäºå®å·¥å ·ã
å¹´9ææ¥ï¼ä¸è´¸å¤§æ¥¼ééææè¢å»ï¼å客æ为éè¦ä¿¡æ¯åç¾é¾äº²èº«ä½éªçéè¦æ¥æºãä»æ¤ï¼å客æ£å¼æ¥å ¥ä¸»æµç¤¾ä¼çè§éã
å客åå±ä¸é¶æ®µï¼å²åé¶æ®µãå级é¶æ®µãæé¿é¶æ®µï¼
综ä¸æè¿°ï¼åç¡®å°è¯´ï¼å客çåå²ä¸ä¸ç»´ç½ï¼WWWï¼æWebï¼çåå²ä¸æ ·âæ ä¹ âãææ©çå客åºè¯¥å°±æ¯ä¸ç»´ç½çåæ人èå§Â·è´çº³æ¯âæï¼Tim Berners-Leeï¼ï¼ä»å¼è®¾ç第ä¸ä¸ªç½ç«çå身ï¼ï¼è¿æ¯ä¸å®¶å°å°çè½¯ä»¶å ¬å¸ï¼ä¸ä¸ªåå§äººä¸ºäºå¼åä¸ä¸ªå¤æçâ群件â产åï¼ç¼åäºä¸ä¸ªå°è½¯ä»¶ï¼ä»¥å客æ¹å¼ä¿æå½¼æ¤çæ²éä¸ååãåæ¥ï¼ä»ä»¬è§å¾è¿ä¸ªç®åçå°å·¥å ·å¯¹å«äººä¹å¾æç¨å¤ï¼äºæ¯ï¼å¹´8æï¼å°±å¨ç½ä¸å è´¹åå¸äºBlogger软件ãèæ¤åï¼ç®å¾ä¸å客ç人大æ¦è¿åªæå æèå·²ãç»æï¼è¿æ ·ä¸æ¥ï¼å¦åå¹²æ´ç¢°ä¸çç«ï¼è®¸å¤äººå©ç¨è¿ä¸ªè½¯ä»¶ä½ä¸ºæ¦å¨ï¼è¿å ¥å客éä¼ãå客éä¼å¼å§è¿ éç¹è¡å¼æ¥ãPyraä¹å 为è¿ä¸ªæ ¹æ¬æ²¡æä¸å¿çå°è½¯ä»¶èå声大æ¯ã æ»ä¹ï¼è¿ä¸ªé¶æ®µä¸»è¦æ¯ä¸æ¹ITææ¯è¿·ãç½ç«è®¾è®¡è åæ°é»ç±å¥½è ï¼ä¸èªè§ãæ ç论ä½ç³»ç个人èªåè¡ä¸ºãè¿æ²¡æå½¢æä¸å®ç群ä½ï¼ä¹æ²¡æå ·å¤ä¸ç§ç°è±¡ç社ä¼å½±ååãå¨ææçæ¼åè¿ç¨ä¸ï¼ä¹æä¸äºäºä»¶å人ç©èµ·å°äºéå¸¸å ³é®çå¯èä¸å¸¦å¤´ä½ç¨ã为å客é©å½åå¤æ¡ä»¶ã
第äºé¶æ®µï¼å¹´ââå¹´å·¦å³ï¼ï¼å级é¶æ®µï¼æè 称为å´èµ·æã
å°å¹´ï¼å客å¼å§æåä¸ä¸æ¶ç°ï¼å¹¶æ为ä¸ä¸ªçé¨æ¦å¿µãå¨å客åå±å²ä¸ï¼äºä»¶æ¯ä¸ä¸ªéè¦çæ¶å»ãæ£æ¯è¿åºææçè¢å»ï¼ä½¿äººä»¬å¯¹äºçå½çèå¼±ã人ä¸äººæ²éçéè¦ãæå³æ¶æææçä¿¡æ¯ä¼ éæ¹å¼ï¼æäºå ¨æ°ç认è¯ãä¸ä¸ªéè¦çå客é¨ç±»ï¼æäºå客ï¼WarBlogï¼å æ¤ç¹è£èµ·æ¥ï¼å¯ä»¥è¯´å¯¹äºä»¶æçå®æçå¨çæè¿°ä¸å¨ã纽约æ¶æ¥ãï¼èå¨é£äºå¹¸åè çå客æ¥å¿ä¸ï¼å¯¹äºæ ææ·±å»çåæä¸è®¨è®ºï¼ä¹ä¸æ¯åºèªåªä¸ä¸ªèåè®°è æä¸ï¼èæ¯å¨è¯¸å¤çæ®éå客å½ä¸ã
æ®ä¸å®å ¨ç»è®¡ï¼å°ä»å¤©ï¼å ¨ä¸çèªè§å®è·µçå客æ°éï¼å·²ç»è¾¾å°ä¸å°ä¸ä¹ä¼ãè½ç¶ä¸3亿以ä¸çç½æ°ç¸æ¯ï¼è¿æ¾å¾å¾®ä¸è¶³éãä½æ¯è¿äºå客çå½±ååï¼å´æ©å·²è¶ åºäºä»ä½ä¸ºä¸ªäººãçè³ä½ä¸ºèªå·±æå¨è¡ä¸çåæèå´ãå¼å§å¼èµ·ä¸»æµçåªä½ç强çå ³æ³¨ï¼å¹¶ææ¾æåå°å客å´èµ·å¯¹ä¼ ç»åªä½çå²å»ãåæ¶ï¼å个ä¸ä¸é¢åçå客å¦âé¨åæ¥ç¬âï¼çº·çº·æµ®åºæ°´é¢ï¼è¶æ¥è¶æ为该ä¸ä¸å ³æ³¨çç¦ç¹ãé¤äºç¾å½ï¼è±å½ãåçå©ãå¾·å½ç欧洲å½å®¶çå客ä¹å½¢æ声å¿ãäºæ´²ï¼å æ¬ä¸å½ä¹å¼å§æåå°å客çèå¨ã估计ï¼å¨æè¿ä¸ä¸¤å¹´å ï¼å客å°æ为äºèç½è§æ¡æ¶ææéè¦çæ°ç°è±¡ä¹ä¸ï¼ä¸ºå ¨ç¤¾ä¼æå ³æ³¨ã
第ä¸é¶æ®µï¼å¹´ââ ï¼ï¼æé¿é¶æ®µï¼æè 称为åå±æã
é¢æµæªæ¥æ°¸è¿æ¯ä¸ä»¶å¾æè ¢çäºæ ï¼å°¤å ¶é¢æµç½ç»ã对äºå客çæªæ¥ï¼ç°å¨è¦å®è®ºï¼ç确太æ©ï¼èä¸äºè®®æ§å¾å¤§ãä½æ¯ï¼æ ¹æ®æ们çç 究åå¤æï¼æ们è¿æ¯åé©å°è®¤åè¿æ ·çä¸äºå¤§èçå¤æï¼
å°å¹´å·¦å³ï¼ä½ä¸ºä¸ç§æ°çåªä½ç°è±¡ï¼å客çå½±ååæå¯è½è¶ è¶ä¼ ç»åªä½ï¼
ä½ä¸ºä¸ä¸é¢åçç¥è¯ä¼ æ模å¼ï¼å客å°æ为该é¢åæå ·å½±ååç人ç©ä¹ä¸ï¼
ä½ä¸ºä¸ç§ç¤¾ä¼äº¤æµå·¥å ·ï¼å客å°è¶ è¶E-mailãBBSãICQï¼IMï¼ï¼æ为人们ä¹é´æ´éè¦çæ²éå交æµæ¹å¼ã
æ¾ç¶ï¼ä»¥ä¸ä¸»è¦æ¯å¯¹å ¨çï¼ç¾å½ä¸ºä¸å¿ï¼å客åå±é¶æ®µçç®åååãå¨ä¸å½ï¼ä¸ææçç½ç»é©å½ä¸æ ·ï¼ç»§ç»ä¿æçä¸å®çâæ»å度âãå¨å客æ¹é¢ä¹ä¸ä¾å¤ï¼ä¸å½çåå±é¶æ®µåºæ¬ä¸å·®äºä¸ä¸ªé¶æ®µãä¹å°±æ¯è¯´ï¼ç°å¨ä¸å½çå客åå±ä» ä» è¿å ¥å¯èæï¼èè½æï¼å¯è½éè¦2ï¼3å¹´ï¼æè½è¿å ¥çæ£çå级é¶æ®µï¼ä¹å°±æ¯å´èµ·æã
ä½æ¯ï¼ä¸å对ç½ç»åå±ä¿ææå¯åå ³æ³¨çâæ°å论åâæåï¼ä»å¹´å·¦å³å°±å·²ç»å¼å§è§å¯ï¼å¹¶äºä»¥æ大çå ³æ³¨ãå¹´ï¼å¼å§ä¹ä¸å®¹è¾å°å å½âå客ææ³âå¨ä¸å½æ¨å¹¿åå¡å¯¼çå éãâå客ä¸å½âï¼www.blogchina.comï¼ç½ç«å°±æ¯è¿æ ·çä¸ä¸ªäº§ç©ã
è½ç¶ç»âå客âæ£å¼å 以ä¸æååï¼è¿æ¯å¹´ååå®æçäºæ ãä½æ¯å¨ä¸å½ï¼ææ©å ³æ³¨ã追踪并系ç»éè¿°âå客âæ³è±¡çï¼æ¯ä¸ç´ç 究æ°åªä½çåååãä»å¨å¹´ãå¹´çä¸å°æç« éå·²ç»å¼å§æ¶å许å¤å客ç°è±¡ï¼èå¹´8æå®æçãå客论ãï¼æ¯å½å 第ä¸ç¯ç³»ç»ãå ¨é¢éè¿°å客é©å½çæç« ã
请问什么叫博客呀?
您的位置: 博客网 -> 博客文章 -> 博客知识
何为博客?(更详细的定义和解释)
作者: 方兴东 | 年月日时分
“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私人房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何为博客?定义与解释
“博客”当然是个大家都陌生的名词,因为这个中文名字还是博客中国的王俊秀灵机一动的产物。博客的英文名词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又一个典型的网络新事物,你查阅最新的英文词典也不可能查到。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
但是,正因为简单,要解释清楚,反而十分复杂。定义五花八门,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观点。至今缺乏严谨的定义,也还没有收入任何主要的词典之中。因此,还是集思广益,让我们先从各个角度来看看这个概念的含义:
博客(Blog)最普通的名词解释
博客(Blog,weblog的缩略词,由Peter Merholz发明)
1、 名词,有时为了区分也称博客网站(网页)。指网上写作的一种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时间倒序排列的文档组成的栏目,两侧通常还可以有补充材料,频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链接。
一般有战争博客(Warblog,Matt Welch发明)、日记博客(Journal blog和Diary blog),知识博客(Knowledge Log、Klog、K-Blog)、新闻博客(News blogs)、专家博客(Pundit blog)、技术博客(Tech blog)、群体博客(Group blog)、移动博客(Moblog)、视频博客(Videoblog)、音频博客(Audioblog)、博客(Fotolog)、法律博客(Blawg)、文摘博客(Digest blog)
由此还衍生出大量新词汇,比如博客世界(Blogosphere)、博客精英(Blogerati)、博客链接(Blogroll)、法语博客(Froglogs)、语言博客(Linguablog)和小猫博客(Kittyblogger,指写些日常琐碎内容的博客)等。
2、 动词,在blog上写文章。
博客(Blogger)
名词,拥有blog网站或者在blog上写作的人。
对于博客的严谨定义举例
《市场术语》中对Blog这样描述:“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由个人喜欢。可从有关公司、个人、新闻,或是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也有非个人的Blogs,那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网络翻译家》对博客(Blogger)的概念解释为:
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年,但到了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有很多网站可以让网友设立帐号及发表Blogs。
各类人士对博客的不同理解和定义
更多关于博客的形象比喻和定义:
u 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Evan Williams)
u 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佩姬•努南的解释)
u 博客是互联网上最新的发展潮流,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u 博客是用带着索引的文字进行对话的咖啡屋。(Rebecca Blood著《博客手册》(The Weblog Handbook))
u 博客就是一个人未经编辑的声音(The unedited voice of a person)(戴夫·温纳(Dave Winer))
u 博客(Weblog)是这样一个按照时间顺序摆列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被公开发布,并能够通过互联网被访问到的独立的思想泡泡(thought bubbles),博客中的每条内容是博客们当时在想什幺的思想快照。(James Snell)
u 博客之于知识,就像Napster之于音乐,Linux之于软件(博客中国)
u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Dan Gillmor)
u 博客是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
u 博客是内容的开放源代码运动
u 博客——知识经济2.0(姜奇平)
u 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
u 博客是“个人主页2.0”(博客中国)
还有博客们的七嘴八舌,也很有启发:
u 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
u 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
u 博客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
u 博客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
u 博客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
u 博客是“自组织网络生态”
u 博客是“草根记者”……
u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u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u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博客中国)
u 博客是信息奶牛,吃的是“信息草”,挤出来的是“信息奶”。
u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u 一些人为摘录的新闻吧
u 因为把信息进行了分类和筛选发布,所以很“有用”
u 通常用来广播信息
u 一种学习工具
u 简单到傻瓜也会建立
u 最个人化的电子日记 ...
u 一种与小群体进行经常性沟通的形式
u 不就是一个HTML编辑器吗?
u web 出来就有了,不是新东西
u 迅速/便捷地出版
u 经常更新甚至包括亵渎语言的发泄地,自言自语的场所
u 可能是下一代印刷杂志的发展方向,保持随时更新
u 一种好工具!
u 只不过是作者个人描述自己生活和日常事件的短评,当然还包括一些有趣的发现和到其他网站的推荐链接
u 未来的网上随笔
u 将发展并变成一个强大的、极便宜的电子学习(e-Learning) 工具
u 有人把它形容为网络上的雷达系统
u 女孩子的私人好朋友
“博客中国”对博客内涵的基本定义和理解
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零进入壁垒”主要是满足“四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
博客概念一般包含了三个要素(当然,也不需要局限这些定义):
l 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
l 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
l 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为:
l 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
l 知识过滤与积累;
l 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但是,要真正了解什么是博客,最佳的方式就是自己马上去实践一下,实践出真知。如果你现在对博客还很陌生,我建议直接去找一个博客托管网站。先开一个自己的博客帐号。反正比注册邮件更简单,也不用花费一分钱,觉得没劲也就随手扔掉得了。
博客概念必须澄清的误解
博客不等于个人日记;博客不等于个人网站。但博客可以是个人媒体、个人网络导航和个人搜索引擎。
因为,Blog一词来源于“网络日志(Web Log)”,而不是“网络日记(Web Diary)”。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日记(Diary):指个人把每日发生的事、经历和观察的东西写下的记录。个人性、私密性,主要为自己而写。
日志(Log):航海记录,对船速、船程以及船上发生的所有对航海有意义的事件的记载。非个人、公开性。主要为别人而写。
因此,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主要表达个人思想,不是主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
博客精神的核心并不是自娱自乐,甚至不是个人表达自由,相反,是体现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个人日记和个人网站主要表现的还是“小我”,而博客表现的是“大我”。也许形式上很接近,但内在有着本质的差异。因此,所有优秀博客网站中,真正表达作者个人的内容非常有限,最多只是点缀,而不像个人网站那样是核心!
David Weinberger说:“互联网教给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既能够成为一个庞大公共群体的一部分,还能够保持我们的个性面孔。但是这又需要我们花更多时间在公共场所生活。在互联网上, 日记的概念已经被外化了:会有公共的日记出现。今后可能的情况是,在真实世界中曾经有的公众和私人自我之间的那条本来明显的界限会逐步被腐蚀掉,一点一滴地。”他认为,未来每一个人都会拥有至少个崇拜者。而博客无疑是构建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当然,博客是一种快速演变中的形式,而且是一种真正的草根力量,因此理解博客不必太拘泥于形式。
以上内容节选自■ 《博客 :e时代盗火者》一书第二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