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近年來「麻雀變少」成為熱議話題,麻雀嗎台特生中心今天於3月13日召開記者會,真的殖鳥這幾種小正減透過分析國內100種繁殖鳥十年來的變少數量變化趨勢,建置「台灣森林鳥類指標」及「台灣農地鳥類指標」兩項國家級指標,灣繁也讓台灣成為繼印度後,調查亞洲第二個發布複合物種指標的顯示epoll源码讲解國家。
分析結果發現,鳥都森林、麻雀嗎台農地鳥類族群數量大致呈現緩慢成長,真的殖鳥這幾種小正減僅台灣特有鳥類台灣竹雞、變少繡眼畫眉顯著減少。灣繁麻雀、調查白頭翁等鳥類沒有顯著變化,顯示但落在「及格邊緣」,鳥都族群數稍有減少就將列入顯著減少名單。麻雀嗎台
鳥類族群十年來穩定成長,僅台灣竹雞、繡眼畫眉顯著減少
近年來「麻雀變少」成為熱議話題,為呈現鳥類族群變化,特生中心運用「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自2011年至2019年的資料,分析台灣100種繁殖鳥數量變化趨勢,66个源码包含52種森林鳥類、20種農地鳥類及28種棲地不特定鳥類,並建置出兩項國家級複合物種指標。
個別鳥種數據顯示,共11種鳥類數量顯著增加,台灣竹雞及繡眼畫眉兩種台灣特有種則顯著減少,其餘87種沒有顯著變化。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說,減少原因有待分析,不過可能與農地人為干擾及商業獵捕有關。big integer源码
族群無顯著變化的鳥類中,仍有些鳥種趨勢落在「及格邊緣」。林大利指出,粉紅鸚嘴、鉛色水鶇、白頭翁、麻雀、棕背伯勞及大卷尾等六種鳥類,一旦數量再減少就將列入顯著減少名單,這些鳥類常棲息於草生地和溪流,鸭子指标源码多為肉食性鳥類。
借公民科學之力,特生中心建置國家級複合物種指標
「台灣過去十年森林、農地環境的鳥類都算穩定成長」,林大利根據分析結果指出,農地、森林鳥類兩項指標皆呈現緩慢增加。不過他提醒,農地環境人為干擾頻繁,指標容易出現波動。longaddr源码解析
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指出,鳥類族群監測指標可了解每年鳥類族群變化,更是評估生物多樣性指標的重要依據,也有助於國家施行保育政策。
「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是由特生中心、台灣大學及中華鳥會共同推動的公民科學計畫,自2009年起每年號召全台鳥友定期定點調查鳥類,長期監測族群數量變動趨勢,十年來累積23.7萬筆資料。林大利指出,以往必須耗費4至5年才能成功完成某特定樣點鳥類監測,公民科學家參與協助能大大提升蒐集監測數據的效率。
全球有254項複合物種指標,但大多集中於歐洲,直到2020年印度才首次發表亞洲第一項國家級指標,這次台灣成為亞洲第二個發布複合物種指標的國家。研究論文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生態指標》(Ecological Indicators)。
至於鳥類為什麼適合當成指標?林大利比喻,我們會用體溫來反應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如果想知道森林或農地環境好不好,也需要一個具體指標。而有繁衍需求的鳥類是要求嚴格的敏感物種,一旦環境異常就會馬上離開,可精準反映環境現況。
他預告,目前已在國家公園內嘗試建立兩棲類指標,未來將擴及高山鳥類、台灣獼猴、日行性猛禽等生物類群。待族群拼圖逐步到位,就能形成「國家保育儀表板」,精準呈現台灣環境變化。
參考資料
- Taiwan's Breeding Bird Survey reveals very few declining species. Ecological Indicators
本文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隱形鳥類殺手:「野鳥撞玻璃回報」臉書社團揭露不容忽視的「窗殺」問題
- 鳥類的確是從恐龍演化而來——事實上,鳥類根本就是恐龍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