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5源码】【找钢网源码下载】【手机网页版源码】流量调度源码_流量调度源码是什么
1.NS是流量流量什么的简称?
2.TC的详细使用方法
3.小米开源数据库中间件Gaea实战
4.DPDK 流量管理API使用指南
5.如果要自己搭建物联网平台,国内外有哪些用户体验比较好的调度调度开源物联网平台?
NS是什么的简称?
NS是一种针对网络技术的源代码公开的、免费的源码源码软件模拟平台,研究人员使用它可以很容易的流量流量进行网络技术的开发,而且发展到今天,调度调度它所包含的源码源码v15源码模块已经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到了网络技术的流量流量所有方面。所以,调度调度NS成了目前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源码源码一种网络模拟软件。在每年国内外发表的流量流量有关网络技术的学术论文中,利用NS给出模拟结果的调度调度文章最多,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源码源码研究结果也是被学术界所普遍认可的,此外,流量流量NS也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调度调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在了网络技术的源码源码教学方面。因此,目前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有大量的人正在使用或试图使用NS。
然而,对初学者来说,NS是非常难于掌握的,一般人从学习NS到上手至少需要半年多时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NS内容庞杂,随软件所提供的手册更新不够快,初学者阅读起来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使用NS还要掌握其它很多必备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工具,这会使初学者感到无从入手;有的使用者可能还不了解网络模拟的过程或是对NS软件的机制缺乏理解,这也影响了对NS的掌握。另外,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还没有一本书能集中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NS难于被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因。
1、NS2简介
NS2(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网络仿真器,本质上是一个离散事件模拟器。由UC Berkeley开发而成。它本身有一个虚拟时钟,所有的仿真都由离散事件驱动的。目前NS2可以用于仿真各种不同的IP网,已经实现的一些仿真有:网络传输协议,比如TCP和UDP;业务源流量产生器,比如FTP, Telnet, Web CBR和VBR;路由队列管理机制,比如Droptail , RED和CBQ;路由算法,比如Dijkstra等。NS2也为进行局域网的仿真而实现了多播以及一些MAC 子层协议。
NS2使用C++和Otcl作为开发语言。NS可以说是Otcl的脚本解释器,它包含仿真事件调度器、网络组件对象库以及网络构建模型库等。事件调度器计算仿真时间,并且激活事件队列中的当前事件,执行一些相关的事件,网络组件通过传递分组来相互通信,但这并不耗费仿真时间。所有需要花费仿真时间来处理分组的网络组件都必须要使用事件调度器。它先为这个分组发出一个事件,然后等待这个事件被调度回来之后,才能做下一步的处理工作。事件调度器的另一个用处就是计时。NS是用Otcl和C++编写的。由于效率的原因,NS将数据通道和控制通道的实现相分离。为了减少分组和事件的处理时间,事件调度器和数据通道上的基本网络组件对象都使用C++写出并编译的,这些对象通过映射对Otcl解释器可见。
当仿真完成以后,NS将会产生一个或多个基于文本的跟踪文件。只要在Tcl脚本中加入一些简单的语句,这些文件中就会包含详细的跟踪信息。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下一步的分析处理,也可以使用NAM将整个仿真过程展示出来。
2、使用NS进行网络仿真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进行网络仿真前,首先分析仿真涉及哪个层次,NS仿真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基于OTcl编程的层次。利用NS已有的网络元素实现仿真,无需修改NS本身,找钢网源码下载只需编写OTcl脚本。另一个是基于C++和OTcl编程的层次。如果NS中没有所需的网络元素,则需要对NS进行扩展,添加所需网络元素,即添加新的C++和OTcl类,编写新的OTcl脚本。
假设用户已经完成了对NS的扩展,或者NS所包含的构件已经满足了要求,那么进行一次仿真的步骤大致如下:
(1)开始编写OTcl脚本。首先配置模拟网络拓扑结构,此时可以确定链路的基本特性,如延迟、带宽和丢失策略等。
(2)建立协议代理,包括端设备的协议绑定和通信业务量模型的建立。
(3)配置业务量模型的参数,从而确定网络上的业务量分布。
(4)设置Trace对象。NS通过Trace文件来保存整个模拟过程。仿真完后,用户可以对Trace文件进行分析研究。
(5)编写其他的辅助过程,设定模拟结束时间,至此OTcl脚本编写完成。
(6)用NS解释执行刚才编写的OTcl脚本。
(7)对Trace文件进行分析,得出有用的数据。
(8)调整配置拓扑结构和业务量模型,重新进行上述模拟过程。
NS2采用两级体系结构,为了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NS2 将数据操作与控制部分的实现相分离,事件调度器和大部分基本的网络组件对象后台使用C++实现和编译,称为编译层,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数据包的处理;NS2的前端是一个OTcl 解释器,称为解释层,主要功能是对模拟环境的配置、建立。从用户角度看,NS2 是一个具有仿真事件驱动、网络构件对象库和网络配置模块库的OTcl脚本解释器。NS2中编译类对象通过OTcl连接建立了与之对应的解释类对象,这样用户间能够方便地对C++对象的函数进行修改与配置,充分体现了仿真器的一致性和灵活性。
3、NS2的功能模块
NS2仿真器封装了许多功能模块,最基本的是节点、链路、代理、数据包格式等等,下面分别来介绍一下各个模块。
(1)事件调度器:目前NS2提供了四种具有不同数据结构的调度器,分别是链表、堆、日历表和实时调度器。
(2)节点(node):是由TclObject对象组成的复合组件,在NS2中可以表示端节点和路由器。
(3)链路(link):由多个组件复合而成,用来连接网络节点。所有的链路都是以队列的形式来管理分组的到达、离开和丢弃。
(4)代理(agent):负责网络层分组的产生和接收,也可以用在各个层次的协议实现中。每个agent连接到一个网络节点上,由该节点给它分配一个端口号。
(5)包(packet):由头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packet只有头部、没有数据部分。
4、NS2的软件构成
NS2包含Tcl/Tk, OTcl, NS,Tclcl。其中Tcl是一个开放脚本语言,用来对NS2进行编程;Tk是Tcl的图形界面开发工具,可帮助用户在图形环境下开发图形界面;OTcl是基于Tcl/Tk的面向对象扩展,有自己的类层次结构;NS2为本软件包的核心,是手机网页版源码面向对象的仿真器,用C++编写,以OTcl解释器作为前端;Tclcl则提供NS2和OTcl的接口,使对象和变量出现在两种语言中。为了直观的观察和分析仿真结果,NS2 提供了可选的Xgraphy、可选件Nam。
5、NS现有的仿真元素
从网络拓扑仿真、协议仿真和通信量仿真等方面介绍NS的相应元素:
(1)网络拓扑主要包括节点、链路。NS的节点由一系列的分类器(Classifier,如地址分类器等)组成,而链路由一系列的连接器(Connector)组成。
(2)在节点上,配置不同的代理可以实现相应的协议或其它模型仿真。如NS的TCP代理,发送代理有:TCP,TCP/Reno,TCP/Vegas,TCP/Sack1,TCP/FACK,TCP/FULLTCP等,接收代理有:TCPSINK,TCPSINK/DELACK。TCPSINK/SACK1,TCPSINK/SACK1/DELACK等。此外,还提供有UDP代理及接收代理Null(负责通信量接收)、Loss Monitor(通信量接收并维护一些接收数据的统计)。
(3)网络的路由配置通过对节点附加路由协议而实现。NS中有三种单播路由策略:静态、会话、动态。
(4)在链路上,可以配置带宽、时延和丢弃模型。NS支持:Drop-tail(FIFO)队列、RED缓冲管、CBO(包括优先权和Round-robin 调度)。各种公平队列包括:FQ,SFQ,DRR等。
(5)通信量仿真方面,NS提供了许多通信应用,如FTP,它产生较大的峰值数据传输;Telnet则根据相应文件随机选取传输数据的大小。此外,NS提供了四种类型的通信量产生器:EXPOO,根据指数分布(On/Off)产生通信量,在On阶段分组以固定速率发送,Off阶段不发送分组,On/Off的分布符合指数分布,分组尺寸固定;POO,根据Pareto分布(On/Off)产生通信量,它能用来产生长范围相关的急剧通信量;CBR,以确定的速率产生通信量,分组尺寸固定,可在分组间隔之间产生随机抖动;Traffic Trace,根据追踪文件产生通信量。
TC的详细使用方法
给你个TC中文MAN,参考参考,也可以去我的BLOG看看,最近我也在学,
名字
tc - 显示/维护流量控制设置
摘要
tc qdisc [ add | change | replace | link ] dev DEV [ parent qdisc-id | root ] [ handle qdisc-id ] qdisc [ qdisc specific parameters ]
tc class [ add | change | replace ] dev DEV parent qdisc-id [ classid class-id ] qdisc [ qdisc specific parameters ]
tc filter [ add | change | replace ] dev DEV [ parent qdisc-id | root ] protocol protocol prio priority filtertype [ filtertype specific parameters ] flowid flow-id
tc [-s | -d ] qdisc show [ dev DEV ]
tc [-s | -d ] class show dev DEV tc filter show dev DEV
简介
Tc用于Linux内核的流量控制。流量控制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SHAPING(限制)
当流量被限制,它的传输速率就被控制在某个值以下。限制值可以大大小于有效带宽,这样可以平滑突发数据流量,使网络更为稳定。shaping(限制)只适用于向外的流量。
SCHEDULING(调度)
通过调度数据包的传输,可以在带宽范围内,按照优先级分配带宽。SCHEDULING(调度)也只适于向外的流量。
POLICING(策略)
SHAPING用于处理向外的流量,而POLICIING(策略)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DROPPING(丢弃)
如果流量超过某个设定的带宽,就丢弃数据包,霸屏天下1473源码不管是向内还是向外。
流量的处理由三种对象控制,它们是:qdisc(排队规则)、class(类别)和filter(过滤器)。
QDISC(排队嬖?
QDisc(排队规则)是queueing discipline的简写,它是理解流量控制(traffic control)的基础。无论何时,内核如果需要通过某个网络接口发送数据包,它都需要按照为这个接口配置的qdisc(排队规则)把数据包加入队列。然后,内核会尽可能多地从qdisc里面取出数据包,把它们交给网络适配器驱动模块。
最简单的QDisc是pfifo它不对进入的数据包做任何的处理,数据包采用先入先出的方式通过队列。不过,它会保存网络接口一时无法处理的数据包。
CLASS(类)
某些QDisc(排队规则)可以包含一些类别,不同的类别中可以包含更深入的QDisc(排队规则),通过这些细分的QDisc还可以为进入的队列的数据包排队。通过设置各种类别数据包的离队次序,QDisc可以为设置网络数据流量的优先级。
FILTER(过滤器)
filter(过滤器)用于为数据包分类,决定它们按照何种QDisc进入队列。无论何时数据包进入一个划分子类的类别中,都需要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使用fileter(过滤器)就是其中之一。使用filter(过滤器)分类时,内核会调用附属于这个类(class)的所有过滤器,直到返回一个判决。如果没有判决返回,就作进一步的处理,而处理方式和QDISC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filter(过滤器)是在QDisc内部,它们不能作为主体。
CLASSLESS QDisc(不可分类QDisc)
无类别QDISC包括:
[p|b]fifo
使用最简单的qdisc,纯粹的先进先出。只有一个参数:limit,用来设置队列的长度,pfifo是以数据包的个数为单位;bfifo是以字节数为单位。
pfifo_fast
在编译内核时,如果打开了高级路由器(Advanced Router)编译选项,pfifo_fast就是系统的标准QDISC。它的队列包括三个波段(band)。在每个波段里面,使用先进先出规则。而三个波段(band)的优先级也不相同,band 0的优先级最高,band 2的最低。如果band里面有数据包,系统就不会处理band 1里面的数据包,band 1和band 2之间也是一样。数据包是按照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被分配多三个波段(band)里面的。
red
red是Random Early Detection(随机早期探测)的简写。如果使用这种QDISC,当带宽的占用接近于规定的带宽时,系统会随机地丢弃一些数据包。它非常适合高带宽应用。
sfq
sfq是Stochastic Fairness Queueing的简写。它按照会话(session--对应于每个TCP连接或者UDP流)为流量进行排序,然后循环发送每个会话的数据包。
tbf
tbf是Token Bucket Filter的简写,适合于把流速降低到某个值。
不可分类QDisc的配置
如果没有可分类QDisc,不可分类QDisc只能附属于设备的根。它们的用法如下:
tc qdisc add dev DEV root QDISC QDISC-PARAMETERS
要删除一个不可分类QDisc,需要使用如下命令:
tc qdisc del dev DEV root
一个网络接口上如果没有设置QDisc,pfifo_fast就作为缺省的QDisc。
CLASSFUL QDISC(分类QDisc)
可分类的QDisc包括:
CBQ
CBQ是Class Based Queueing(基于类别排队)的缩写。它实现了一个丰富的连接共享类别结构,既有限制(shaping)带宽的能力,也具有带宽优先级管理的能力。带宽限制是通过计算连接的空闲时间完成的。空闲时间的计算标准是数据包离队事件的频率和下层连接(数据链路层)的带宽。
HTB
HTB是Hierarchy Token Bucket的缩写。通过在实践基础上的改进,它实现了一个丰富的连接共享类别体系。使用HTB可以很容易地保证每个类别的上班直接让看源码带宽,虽然它也允许特定的类可以突破带宽上限,占用别的类的带宽。HTB可以通过TBF(Token Bucket Filter)实现带宽限制,也能够划分类别的优先级。
PRIO
PRIO QDisc不能限制带宽,因为属于不同类别的数据包是顺序离队的。使用PRIO QDisc可以很容易对流量进行优先级管理,只有属于高优先级类别的数据包全部发送完毕,才会发送属于低优先级类别的数据包。为了方便管理,需要使用iptables或者ipchains处理数据包的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
操作原理
类(Class)组成一个树,每个类都只有一个父类,而一个类可以有多个子类。某些QDisc(例如:CBQ和HTB)允许在运行时动态添加类,而其它的QDisc(例如:PRIO)不允许动态建立类。
允许动态添加类的QDisc可以有零个或者多个子类,由它们为数据包排队。
此外,每个类都有一个叶子QDisc,默认情况下,这个叶子QDisc使用pfifo的方式排队,我们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QDisc代替这个默认的QDisc。而且,这个叶子叶子QDisc有可以分类,不过每个子类只能有一个叶子QDisc。
当一个数据包进入一个分类QDisc,它会被归入某个子类。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式为数据包归类,不过不是所有的QDisc都能够使用这三种方式。
tc过滤器(tc filter)
如果过滤器附属于一个类,相关的指令就会对它们进行查询。过滤器能够匹配数据包头所有的域,也可以匹配由ipchains或者iptables做的标记。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某些QDisc有基于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的内置的规则为数据包分类。
skb->priority
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SO_PRIORITY选项在skb->priority域设置一个类的ID。
树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自己的过滤器,但是高层的过滤器也可以直接用于其子类。
如果数据包没有被成功归类,就会被排到这个类的叶子QDisc的队中。相关细节在各个QDisc的手册页中。
命名规则
所有的QDisc、类和过滤器都有ID。ID可以手工设置,也可以有内核自动分配。
ID由一个主序列号和一个从序列号组成,两个数字用一个冒号分开。
QDISC
一个QDisc会被分配一个主序列号,叫做句柄(handle),然后把从序列号作为类的命名空间。句柄采用象:一样的表达方式。习惯上,需要为有子类的QDisc显式地分配一个句柄。
类(CLASS)
在同一个QDisc里面的类分享这个QDisc的主序列号,但是每个类都有自己的从序列号,叫做类识别符(classid)。类识别符只与父QDisc有关,和父类无关。类的命名习惯和QDisc的相同。
过滤器(FILTER)
过滤器的ID有三部分,只有在对过滤器进行散列组织才会用到。详情请参考tc-filters手册页。
单位
tc命令的所有参数都可以使用浮点数,可能会涉及到以下计数单位。
带宽或者流速单位:
kbps
千字节/秒
mbps
兆字节/秒
kbit
KBits/秒
mbit
MBits/秒
bps或者一个无单位数字
字节数/秒
数据的数量单位:
kb或者k
千字节
mb或者m
兆字节
mbit
兆bit
kbit
千bit
b或者一个无单位数字
字节数
时间的计量单位:
s、sec或者secs
秒
ms、msec或者msecs
分钟
us、usec、usecs或者一个无单位数字
微秒
TC命令
tc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对QDisc、类和过滤器进行操作:
add
在一个节点里加入一个QDisc、类或者过滤器。添加时,需要传递一个祖先作为参数,传递参数时既可以使用ID也可以直接传递设备的根。如果要建立一个QDisc或者过滤器,可以使用句柄(handle)来命名;如果要建立一个类,可以使用类识别符(classid)来命名。
remove
删除有某个句柄(handle)指定的QDisc,根QDisc(root)也可以删除。被删除QDisc上的所有子类以及附属于各个类的过滤器都会被自动删除。
change
以替代的方式修改某些条目。除了句柄(handle)和祖先不能修改以外,change命令的语法和add命令相同。换句话说,change命令不能一定节点的位置。
replace
对一个现有节点进行近于原子操作的删除/添加。如果节点不存在,这个命令就会建立节点。
link
只适用于DQisc,替代一个现有的节点。
历史
tc由Alexey N. Kuznetsov编写,从Linux 2.2版开始并入Linux内核。
SEE ALSO
tc-cbq(8)、tc-htb(8)、tc-sfq(8)、tc-red(8)、tc-tbf(8)、tc-pfifo(8)、tc-bfifo(8)、tc-pfifo_fast(8)、tc-filters(8)
Linux从kernel 2.1.开始支持QOS,不过,需要重新编译内核。运行make config时将EXPERIMENTAL _OPTIONS设置成y,并且将Class Based Queueing (CBQ), Token Bucket Flow, Traffic Shapers 设置为 y ,运行 make dep; make clean; make bzilo,生成新的内核。
在Linux操作系统中流量控制器(TC)主要是在输出端口处建立一个队列进行流量控制,控制的方式是基于路由,亦即基于目的IP地址或目的子网的网络号的流量控制。流量控制器TC,其基本的功能模块为队列、分类和过滤器。Linux内核中支持的队列有,Class Based Queue ,Token Bucket Flow ,CSZ ,First In First Out ,Priority ,TEQL ,SFQ ,ATM ,RED。这里我们讨论的队列与分类都是基于CBQ(Class Based Queue)的,而过滤器是基于路由(Route)的。
配置和使用流量控制器TC,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建立队列、建立分类、建立过滤器和建立路由,另外还需要对现有的队列、分类、过滤器和路由进行监视。
其基本使用步骤为:
1) 针对网络物理设备(如以太网卡eth0)绑定一个CBQ队列;
2) 在该队列上建立分类;
3) 为每一分类建立一个基于路由的过滤器;
4) 最后与过滤器相配合,建立特定的路由表。
先假设一个简单的环境
流量控制器上的以太网卡(eth0) 的IP地址为..1.,在其上建立一个CBQ队列。假设包的平均大小为字节,包间隔发送单元的大小为8字节,可接收冲突的发送最长包数目为字节。
假如有三种类型的流量需要控制:
1) 是发往主机1的,其IP地址为..1.。其流量带宽控制在8Mbit,优先级为2;
2) 是发往主机2的,其IP地址为..1.。其流量带宽控制在1Mbit,优先级为1;
3) 是发往子网1的,其子网号为..1.0,子网掩码为...0。流量带宽控制在1Mbit,优先级为6。
1. 建立队列
一般情况下,针对一个网卡只需建立一个队列。
将一个cbq队列绑定到网络物理设备eth0上,其编号为1:0;网络物理设备eth0的实际带宽为 Mbit,包的平均大小为字节;包间隔发送单元的大小为8字节,最小传输包大小为字节。
?tc qdisc add dev eth0 root handle 1: cbq bandwidth Mbit avpkt cell 8 mpu
2. 建立分类
分类建立在队列之上。一般情况下,针对一个队列需建立一个根分类,然后再在其上建立子分类。对于分类,按其分类的编号顺序起作用,编号小的优先;一旦符合某个分类匹配规则,通过该分类发送数据包,则其后的分类不再起作用。
1) 创建根分类1:1;分配带宽为Mbit,优先级别为8。
?tc class add dev eth0 parent 1:0 classid 1:1 cbq bandwidth Mbit rate Mbit maxburst allot prio 8 avpkt cell 8 weight 1Mbit
该队列的最大可用带宽为Mbit,实际分配的带宽为Mbit,可接收冲突的发送最长包数目为字节;最大传输单元加MAC头的大小为字节,优先级别为8,包的平均大小为字节,包间隔发送单元的大小为8字节,相应于实际带宽的加权速率为1Mbit。
2)创建分类1:2,其父分类为1:1,分配带宽为8Mbit,优先级别为2。
?tc class add dev eth0 parent 1:1 classid 1:2 cbq bandwidth Mbit rate 8Mbit maxburst allot prio 2 avpkt cell 8 weight Kbit split 1:0 bounded
该队列的最大可用带宽为Mbit,实际分配的带宽为 8Mbit,可接收冲突的发送最长包数目为字节;最大传输单元加MAC头的大小为字节,优先级别为1,包的平均大小为字节,包间隔发送单元的大小为8字节,相应于实际带宽的加权速率为Kbit,分类的分离点为1:0,且不可借用未使用带宽。
3)创建分类1:3,其父分类为1:1,分配带宽为1Mbit,优先级别为1。
?tc class add dev eth0 parent 1:1 classid 1:3 cbq bandwidth Mbit rate 1Mbit maxburst allot prio 1 avpkt cell 8 weight Kbit split 1:0
该队列的最大可用带宽为Mbit,实际分配的带宽为 1Mbit,可接收冲突的发送最长包数目为字节;最大传输单元加MAC头的大小为字节,优先级别为2,包的平均大小为字节,包间隔发送单元的大小为8字节,相应于实际带宽的加权速率为Kbit,分类的分离点为1:0。
4)创建分类1:4,其父分类为1:1,分配带宽为1Mbit,优先级别为6。
?tc class add dev eth0 parent 1:1 classid 1:4 cbq bandwidth Mbit rate 1Mbit maxburst allot prio 6 avpkt cell 8 weight Kbit split 1:0
该队列的最大可用带宽为Mbit,实际分配的带宽为 Kbit,可接收冲突的发送最长包数目为字节;最大传输单元加MAC头的大小为字节,优先级别为1,包的平均大小为字节,包间隔发送单元的大小为8字节,相应于实际带宽的加权速率为Kbit,分类的分离点为1:0。
3. 建立过滤器
过滤器主要服务于分类。一般只需针对根分类提供一个过滤器,然后为每个子分类提供路由映射。
1) 应用路由分类器到cbq队列的根,父分类编号为1:0;过滤协议为ip,优先级别为,过滤器为基于路由表。
?tc filter add dev eth0 parent 1:0 protocol ip prio route
2) 建立路由映射分类1:2, 1:3, 1:4
?tc filter add dev eth0 parent 1:0 protocol ip prio route to 2 flowid 1:2
?tc filter add dev eth0 parent 1:0 protocol ip prio route to 3 flowid 1:3
?tc filter add dev eth0 parent 1:0 protocol ip prio route to 4 flowid 1:4
4.建立路由
该路由是与前面所建立的路由映射一一对应。
1) 发往主机..1.的数据包通过分类2转发(分类2的速率8Mbit)
?ip route add ..1. dev eth0 via ..1. realm 2
2) 发往主机..1.的数据包通过分类3转发(分类3的速率1Mbit)
?ip route add ..1. dev eth0 via ..1. realm 3
3)发往子网..1.0/的数据包通过分类4转发(分类4的速率1Mbit)
?ip route add ..1.0/ dev eth0 via ..1. realm 4
注:一般对于流量控制器所直接连接的网段建议使用IP主机地址流量控制限制,不要使用子网流量控制限制。如一定需要对直连子网使用子网流量控制限制,则在建立该子网的路由映射前,需将原先由系统建立的路由删除,才可完成相应步骤。
5. 监视
主要包括对现有队列、分类、过滤器和路由的状况进行监视。
1)显示队列的状况
简单显示指定设备(这里为eth0)的队列状况
tc qdisc ls dev eth0qdisc cbq 1: rate Mbit (bounded,isolated) prio no-transmit
详细显示指定设备(这里为eth0)的队列状况
tc -s qdisc ls dev eth0qdisc cbq 1: rate Mbit (bounded,isolated) prio no-transmit
Sent bytes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borrowed 0 overactions 0 avgidle undertime 0
这里主要显示了通过该队列发送了个数据包,数据流量为个字节,丢弃的包数目为0,超过速率限制的包数目为0。
2)显示分类的状况
简单显示指定设备(这里为eth0)的分类状况
tc class ls dev eth0class cbq 1: root rate Mbit (bounded,isolated) prio no-transmit
class cbq 1:1 parent 1: rate Mbit prio no-transmit #no-transmit表示优先级为8
class cbq 1:2 parent 1:1 rate 8Mbit prio 2
class cbq 1:3 parent 1:1 rate 1Mbit prio 1
class cbq 1:4 parent 1:1 rate 1Mbit prio 6
详细显示指定设备(这里为eth0)的分类状况
tc -s class ls dev eth0class cbq 1: root rate Mbit (bounded,isolated) prio no-transmit
Sent bytes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borrowed 0 overactions 0 avgidle undertime 0
class cbq 1:1 parent 1: rate Mbit prio no-transmit
Sent bytes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borrowed overactions 0 avgidle undertime 0
class cbq 1:2 parent 1:1 rate 8Mbit prio 2
Sent bytes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borrowed 0 overactions 0 avgidle undertime 0
class cbq 1:3 parent 1:1 rate 1Mbit prio 1
Sent 0 bytes 0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borrowed 0 overactions 0 avgidle undertime 0
class cbq 1:4 parent 1:1 rate 1Mbit prio 6
Sent bytes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borrowed overactions 0 avgidle undertime 0
这里主要显示了通过不同分类发送的数据包,数据流量,丢弃的包数目,超过速率限制的包数目等等。其中根分类(class cbq 1:0)的状况应与队列的状况类似。
例如,分类class cbq 1:4发送了个数据包,数据流量为个字节,丢弃的包数目为0,超过速率限制的包数目为0。
显示过滤器的状况
tc -s filter ls dev eth0filter parent 1: protocol ip pref route
filter parent 1: protocol ip pref route fh 0xffff flowid 1:2 to 2
filter parent 1: protocol ip pref route fh 0xffff flowid 1:3 to 3
filter parent 1: protocol ip pref route fh 0xffff flowid 1:4 to 4
这里flowid 1:2代表分类class cbq 1:2,to 2代表通过路由2发送。
显示现有路由的状况
ip route..1. dev eth0 scope link
..1. via ..1. dev eth0 realm 2
... dev ppp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5
..1. via ..1. dev eth0 realm 3
..1.0/ via ..1. dev eth0 realm 4
..1.0/ dev eth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
..1.0/ via ..1. dev eth0 scope link
.0.0.0/8 dev lo scope link
default via ... dev ppp0
default via ..1. dev eth0
如上所示,结尾包含有realm的显示行是起作用的路由过滤器。
6. 维护
主要包括对队列、分类、过滤器和路由的增添、修改和删除。
增添动作一般依照"队列->分类->过滤器->路由"的顺序进行;修改动作则没有什么要求;删除则依照"路由->过滤器->分类->队列"的顺序进行。
1)队列的维护
一般对于一台流量控制器来说,出厂时针对每个以太网卡均已配置好一个队列了,通常情况下对队列无需进行增添、修改和删除动作了。
2)分类的维护
增添
增添动作通过tc class add命令实现,如前面所示。
修改
修改动作通过tc class change命令实现,如下所示:
tc class change dev eth0 parent 1:1 classid 1:2 cbq bandwidth Mbitrate 7Mbit maxburst allot prio 2 avpkt cell
8 weight Kbit split 1:0 bounded
对于bounded命令应慎用,一旦添加后就进行修改,只可通过删除后再添加来实现。
删除
删除动作只在该分类没有工作前才可进行,一旦通过该分类发送过数据,则无法删除它了。因此,需要通过shell文件方式来修改,通过重新启动来完成删除动作。
3)过滤器的维护
增添
增添动作通过tc filter add命令实现,如前面所示。
修改
修改动作通过tc filter change命令实现,如下所示:
tc filter change dev eth0 parent 1:0 protocol ip prio route toflowid 1:8
删除
删除动作通过tc filter del命令实现,如下所示:
tc filter del dev eth0 parent 1:0 protocol ip prio route to4)与过滤器一一映射路由的维护
增添
增添动作通过ip route add命令实现,如前面所示。
修改
修改动作通过ip route change命令实现,如下所示:
ip route change ..1. dev eth0 via ..1. realm 8删除
删除动作通过ip route del命令实现,如下所示:
ip route del ..1. dev eth0 via ..1. realm 8 ip route del ..1.0/ dev eth0 via ..1. realm 4小米开源数据库中间件Gaea实战
本文基于dbaplus社群第期线上分享整理。
Gaea,作为一款MySQL数据库中间件,兼容MyCAT核心特性,提供读写分离、分库分表等功能。选择使用Go语言实现,考虑到Go语言在编写网络应用方面的易用性、可靠性,以及公司内部以Go语言生态为主的技术体系。
Gaea实现MySQL协议,将自己伪装成一个MySQL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MySQL客户端访问Gaea,向Gaea发起SQL请求,Gaea将请求转发至后端MySQL执行,再将响应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中间件有助于集中管理用户和数据库配置信息,减轻DBA的运维负担。
Gaea抽象出namespace、user、slice等概念,其中namespace对应业务,是资源划分的基本单位;user等同于MySQL用户,通过username和password连接至Gaea;slice对应MySQL实例资源,包含主库与从库,实现读写分离;namespace中可包含多个slice,通过制定路由规则实现分库分表。
Gaea配置信息管理由Proxy、CC(中控服务)与Web(管理控制台)三部分组成。Proxy负责MySQL流量接入,CC通过管理接口与Proxy交互进行配置管理和下发。Web提供可视化管理界面,用于DBA管理配置信息和开发工程师查看。配置数据存储在etcd中,Gaea CC与Proxy通过etcd进行交互。
Gaea主要功能包括快速使用、连接安装与配置、启动Proxy、发送请求、查看监控等。使用简单,源码编译需go 1.,使用go module管理依赖。启动Proxy需配置文件,包括监听端口、日志路径等。发送请求时,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连接Gaea,执行SQL操作。Gaea提供监控指标,包括SQL请求指标与机器层面指标,方便问题排查与监控。
Gaea整体架构包含协议解析、会话管理、SQL解析、路由调度与SQL执行等模块。支持MySQL文本协议与二进制prepare协议,SQL执行使用TiDB解析器,配置热加载实现在线修改配置,无需重启。
性能测试显示,在点查询场景下,Gaea Proxy性能比MyCAT高约%左右。Gaea项目已开源,地址为github.com/XiaoMi/Gaea,欢迎试用、贡献代码与提供反馈。
DPDK 流量管理API使用指南
DPDK .版本中新引入的流量管理(TM)API,提供了一个通用界面以配置服务质量(QoS)流量管理,集合了由网卡(NIC)、网络处理单元(NPU)、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多核CPU等硬件标准特性。其主要特性包括分层调度、流量整形、拥塞管理、数据包标记等。
分层调度允许用户为具有特定实现支持的节点选择严格优先级(SP)和加权公平队列(WFQ)。无论节点在树中的位置,SP和WFQ算法均可用于调度分层结构的每个节点。SP用于在不同优先级的同级节点之间调度,WFQ用于在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同级节点组之间调度。
流量整形支持层次结构节点提供单速率和双速率整形器(速率限制器)两种选择,受限于特定实现支持。每个层次结构节点可以使用私有整形器进行流量整形,或使用共享整形器进行多节点流量整形。私有整形器仅用于单个节点,共享整形器则用于多个节点。
拥塞管理算法包括尾部丢弃、头部丢弃和加权随机早期检测(WRED)。这些算法用于层次结构中的每个叶节点,受限于特定实现支持。尾部丢弃算法丢弃新数据包,头部丢弃算法丢弃队列前端的数据包,WRED则通过主动丢弃数据包来检测拥塞。
数据包标记支持各种类型,如VLAN DEI、TCP/流控制传输协议的IPv4/IPv6显式拥塞通知标记、IPv4/IPv6区分服务码点包标记。
TM API提供查询流量管理实现(硬件/软件)能力信息的功能,这些信息可以在端口级别、特定层次级别以及层次级别特定节点上获取。
创建层次结构时,调度程序的层次结构通过逐步添加节点构建,每个叶节点位于当前以太网端口调度队列的顶端,并具有预定义ID。非叶节点ID由应用程序生成,用于保留给叶节点。根节点是层次结构的起点,所有后续节点作为其后代添加。层次结构提交API用于在以太网端口初始化阶段冻结启动层次结构,实现特定于实现的操作,使特定的层次结构在端口启动后立即生效。运行时层次结构更新API支持调度层次结构的即时更改,允许在以太网端口启动后调用节点添加/删除、节点挂起/恢复、父节点更新等操作。
DPDK函数调用序列展示了实现的典型步骤。DPDK TM API的详细信息,包括视频教程、源代码、实现示例和DPDK程序员指南,均可在相关资源中获取。
如果要自己搭建物联网平台,国内外有哪些用户体验比较好的开源物联网平台?
如果要自行构建一个功能强大且用户体验卓越的物联网平台,国内外市场上有一些备受好评的开源选择。其中,Spring Cloud驱动的ThingLinks平台凭借其微服务架构脱颖而出。它能够轻松支持百万链接,具备高度自定义扩展能力,支持多种协议间的交互,无论是设备数据的采集还是远程控制,都能得心应手。
在技术架构层面,ThingLinks平台采用前沿技术堆栈。前端采用了现代的VUE框架,后端则依托Spring Boot和Spring Cloud,以及阿里巴巴的丰富组件。强大的MqttBroker(集群部署)确保了高可用性,Nacos作为注册中心和配置中心,提供灵活的配置管理。安全性方面,Redis负责权限认证,Sentinel流量控制确保系统的稳定,Seata分布式事务处理则保证了数据一致性,而TDengine时序数据库则专为时间序列数据优化,采用了创新的超级表设计。
平台的基础架构包括了多协议设备连接,规则引擎支持告警、通知和数据转发,设备地理位置可视化和大屏展示,使得管理更加直观。系统模块精细划分,涵盖前端展示、网关、认证、接口管理等核心组件,以及如TDengine、Link、broker等专业模块,以及注册中心和图形化管理工具,让开发者能够轻松上手。
监控中心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的服务器监控采集服务,提供了详尽的系统管理,如用户和角色管理,以及系统监控如在线用户和任务调度。系统工具支持表单构建和代码生成,设备集成模块包括设备管理(如MQTT和WebSocket)、子设备管理及产品管理,设备调试功能包括实时日志查看和命令下发,规则引擎具备多节点消息转发能力。用户可以方便地添加设备信息,进行重要操作如确认生产环境配置,使用Maven编译,构建和部署应用。
想要一探究竟,不妨访问演示地址:,用admin/adminthinglinks作为初始账号和密码登录。源码地址同样在这里等待你的探索。这个开源平台凭借其卓越的用户体验和全面的功能,无疑是构建物联网项目的理想选择。